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伊夫·克莱因的火画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11 12:07
  伊夫·克莱因是一位活跃于20世纪60年代的法国前卫艺术家。他所留下来的作品和艺术理念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20世纪艺术中之单色绘画、光的艺术、偶发艺术、身体艺术、环境艺术及观念艺术的实践者和先驱。火画系列体现了克莱因在艺术理念上发生的转变,标志着他在“空”的道路上探寻到了新深度。火画时期不但超越了创作“蓝色革命”单色画时克莱因的艺术观点,而且与中后期克莱因的精神世界越来越契合。本文通过分析克莱因火画的主要精神来源、“火”的象征性和火痕的符号意义,意在将火画中多样复杂、隐晦不明的象征含义揭示出来;在此基础上,对四种类型的火画作品再作分析、解读,然后详细地叙述火画的创作方法,以此自内而外的理解火画作品及其克莱因的创作意图。笔者希望通过这一研究,让更多人认识到火画在克莱因艺术中的重要性,关注到克莱因在火画中寄予的艺术理想。 

【文章来源】: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伊夫·克莱因的火画研究


“黄金黎明赫尔墨斯派修会”团体制作的符牌

莱因


皮埃尔·雷斯坦利(PierreRestany)在《空心之火》一书中写道:“自1948年初他在尼斯发现了马克斯·海因德尔的《玫瑰—十字之宇宙起源论》这一作品起,他就把这一作品的参照代码作为他的启示,这一升华是这个作品精神里的乙醚升华吗?不,绝对不是。与乙醚升华相比,他更喜爱辩论的道路以及火升华的炼金术道路,这才是上帝之火的标记。”①这个推断的最初点源于雷斯坦利见证了克莱因的一次“失常”。1957年5月14日,在柯莱特·艾伦迪画廊展出了克莱因的两个特别的作品:一个是“空”展厅,另一个是《一分钟火画》的点燃(图2)。克莱因在展览现场先后看到这两个作品后表现出了不同阶段的狂喜状态:第一次展示“空”展厅的经历,让克莱因体会到了“虚空”带给他心灵和想象的自由,并深刻理解了绘画不再是眼睛的功能;第二次在《一分钟火画》点燃后,他流露出一种混合着喜悦与忧虑的类似“上帝的恐惧”状态;而后是一段长久的沉默。克莱因向雷斯坦利吐露隐情,并复述了去年(1956年8月7日)写给雷斯坦利的信中的一段话:“但是说到底,我不知道你是否明白我所想说的东西,我们身处一个时期,在此期间,我们将事事都顺利,此后,我们也许必须得为我们的幸运和我们的①【法】皮埃尔·雷斯坦利:《空心之火》,曾晓阳译,湖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第11页。图2伊夫·克莱因:《M41》(一分钟火画燃烧之后),1957年,112cm×75cm。图片来自【法】皮埃尔·雷斯坦利:《空心之火》,曾晓阳译,湖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

莱因


17是这些本质上自相矛盾的真正原则之一,同时也是我们文明的核心和起源。”①因此火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它具有纯洁的内在象征性,另一方面它也隐藏着神秘的、不纯的品质。克莱因对火的认识是辩证而深刻地,由此可知,火的艺术是克莱因经过感悟、升华后的创造。在对火中含有“人类命运”和“人类欲望”的象征性思考中,克莱因又试验创作了新的火画形式——彩色火画和人体火画。彩色火画系列是以“地狱”为主题的火的印记;作品有《FC17》(图3)、《FC19》(图4)、《FC30》②、《FC3》③等;这些作品展示了克莱因对人类命运走向死亡的思索,以及对地狱景象的幻想,表达了即使在万恶的集中之地,地狱里的邪魔也会在火山之火的洗涤下净化罪恶。人体火画是以“性欲”为主题;同样表现了“人类欲望”中不纯的成分——不洁之身体和不洁之思想——在火的洗礼下能够转化为纯爱的愿望。其作品包括被火焰灼烧过的人体测量系列,如《ANT8》(图5)、《ANT6》(图6)、《ANT4》(图7);以及水火相交下的人体火画,作品有《F80》④、《F81》⑤等。①Ottmann,K.OvercomingtheProblematicsofArt:TheWritingsofYvesKlein.NewYork:SpringPublications,2016,p.194.②图片于本文第31页,见图27。③图片于本文第32页,见图28。④图片于本文第29页,见图24。⑤图片于本文第30页,见图25。图3克莱因:《FC17》,1962年,106cm×94cm。图片来自网站http://www.yvesklein.com。图4克莱因:《FC19》,1962年,117.5cm×90.5cm。图片来自网站http://www.yvesklein.com。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论日本禅宗与武士道的关系[J]. 王晓峰.  大连大学学报. 2018(05)
[2]从欲望初探女性身体艺术对绘画语言的影响[J]. 黄雨晨.  美术教育研究. 2015(18)
[3]伊夫·克莱因的单色世界[J]. 王旭敏.  美与时代(中). 2013(03)
[4]伊夫·克莱因:艺术与炼金术[J]. 彼得·卡尔梅尔,甘霞明.  世界美术. 2012(04)
[5]浅议日本禅宗思想中“生”的哲学[J]. 胡靖.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10)
[6]感觉空间——克莱因的观念世界[J]. 王旭敏.  大众文艺. 2012(13)
[7]“火”意象与燃烧之诗情[J]. 高建新.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4)
[8]浅议日本禅宗对日本武士的影响[J]. 胡靖.  青年文学家. 2012(04)
[9]制造神话的艺术家克莱因——后现代艺术研究笔记之一[J]. 王瑞芸.  美术观察. 2000(06)
[10]禅与武道散论[J]. 景扶明.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1995(03)

博士论文
[1]20世纪以来西方视觉艺术中的“身体”[D]. 李昕晖.东北师范大学 2017
[2]身体·空间·时间[D]. 张晨.中央美术学院 2016

硕士论文
[1]星空下的谜与思:17世纪欧洲启蒙时代的玫瑰十字会[D]. 马燕辉.华东师范大学 2016
[2]近现代日本柔道发展研究[D]. 覃永贞.北京体育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2780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32780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2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