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秦巴山区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空间差异及演变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7 11:38
  农村居民点指区域内相互依存、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农村居民聚居地,其数量、规模、形态等景观格局的空间差异与时间演变,是不同阶段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现阶段,我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虽有所增加,但农村人口基数大的事实未发生改变,农村居民点仍是农村人口的聚居方式。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中心经济优势吸引农村人口不断涌入,人地矛盾逐步加深,与此同时农村地区的人口外流,使得“空心村”现象屡见不鲜,造成耕地资源无法合理利用。此外,农村居民点本身固有属性——数量多、分布广、规模小等特点,导致地区规划体系不易制定或难以实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居民点的发展。本研究基于陕南秦巴山区农村居民点数据,运用景观指数、敏感性分析和信息损失评价法,探讨了农村居民点密度、规模和形态特征的粒度曲线效应、敏感性和预测性,结合信息损失量确定最佳粒度值。在此基础上,引入GIS空间分析模型,建立景观与格局之间的密切联系,从宏观角度揭示农村居民点空间上的地域差异以及时间上的演变特征,借助多级缓冲区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上述景观格局差异及演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因素进行量化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秦巴山区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空间差异及演变研究


技术路线图

秦巴山区,概况,陕西省,总面积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地理区位概况秦巴山区位于我国中部,总面积 224596.13km2,地跨甘、蜀、陕、渝、豫市。本文选取陕西省内的秦巴山区为研究区(图 2-1),该区域主体位于陕1°40′–34°23′N,105°30′–111°20′E),北接陕西省关中,南临四川省、重庆南省、湖北省,西靠甘肃省,涵盖汉中市的 11 个县/区,安康市的 10 个县市的 7 个县/区,以及西安市的周至县、宝鸡市的太白县,共计 30 个县/区933.31km2,占整个秦巴山区总面积的 33.73%。

分布图,样带,梯度,分布图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梯度样带分析度样带分析,即选取沿特定方向的面状样方,来分析某种特征异质性的王平等 2017)。考虑到河流和地理单元对农村居民点景观特征的影响,于汉江,且经过汉中、安康盆地的南部样带Ⅱ,为设置对照组,选取平经过秦岭山地的北部样带Ⅰ;依据农村居民点密度及规模的空间分布特周至县、汉台区的西部样带Ⅲ和经过商州区、汉滨区的东部样带Ⅳ,为有效性,4 条样带的布设尽量涵盖较多的农村居民点(如图 3-1 所示)。域范围及已有研究(陈飞龙 2016),将每个样方设置为边长 15km 的正度样带特征,如表 3-2 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GIS的干旱区绿洲农村居民点格局演变研究:以甘肃河西地区为例[J]. 姜转芳,颉耀文,李汝嫣,贺思嘉.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9(03)
[2]基于耦合协调度的孟州市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J]. 牛海鹏,杨肖雅.  农业机械学报. 2019(02)
[3]2007—2015年中国农村居民点用地与农村人口时空耦合关系[J]. 刘继来,刘彦随,李裕瑞,胡银根.  自然资源学报. 2018(11)
[4]基于经济和政策双重作用的南方集体林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J]. 鲁亚楠,姚顺波.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5)
[5]三峡库区景观格局粒度效应及其对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的响应[J]. 陈雅如,肖文发,滕明君,冯源.  自然资源学报. 2018(04)
[6]2010-2015年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格局与新特征[J]. 刘纪远,宁佳,匡文慧,徐新良,张树文,颜长珍,李仁东,吴世新,胡云锋,杜国明,迟文峰,潘涛,宁静.  地理学报. 2018(05)
[7]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及分异[J]. 马小娥,白永平,纪学朋,乔富伟,张宁.  水土保持研究. 2018(02)
[8]基于土地功能的农村居民点内部用地结构分类[J]. 马雯秋,何新,姜广辉,李雨凌,张瑞娟.  农业工程学报. 2018(04)
[9]盘县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地形地貌影响因素分析[J]. 谭学玲,闫庆武,李晶晶,胡苗苗.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12)
[10]重庆市北碚区农村居民点用地景观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J]. 杨成波,刘秀华.  山地学报. 2017(06)

博士论文
[1]秦巴山地乡土聚落及当代发展研究[D]. 闫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D]. 陈晓霞.湖南师范大学 2018
[2]陕南地区乡村聚落空间形态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 周璐.长安大学 2018
[3]深圳市景观指数的粒度效应分析及指数时空动态研究[D]. 包宇.武汉大学 2017
[4]基于GIS的山东省乡村聚落空间格局研究[D]. 陈飞龙.山东师范大学 2016
[5]峰丛洼地区乡村聚落空间格局和影响机制研究[D]. 张恒.贵州师范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5008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35008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3e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