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工笔人物画造型的发展与演变
本文关键词: 造型的发展与演变 西方绘画影响 发展趋势 出处:《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在中国传统绘画当中里工笔人物画是一种表现形式的艺术领域,历史意义来讲它有着悠久性和时代性的,我们在对传统的绘画中不仅仅需要清楚和理解,而且还要继承和发扬对传统绘画的理解与研究,正因为工笔人物画根深于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土壤之中,在绘画技巧和绘画表现都有着很深厚的群众基础,这达到了我们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审美需求。所以,这鲜明而独特的民族风格条件里,将其中国绘画的历史地位占有很强的领域,在发展与演变当中的工笔人物画里,这段时期里也是经历了曲折蜕变的成长过程是非常漫长的,特别是深受着西方绘画和文化的影响与熏陶,这是始终追随着社会性的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不断的变化成长着,不断的大胆向前迈进着,并且也是不断的走向成熟和完善。因此我们应该采取积极地手段和措施,继续保护和发展艺术文化的进程,既要把现有的艺术文化理念形式来不断的进行保留与传承,又要将其新的艺术形式进行融入和发扬,这才能得到正确性的发展和传扬,只有这样的情况下中国的传统绘画才能得以生生不息,青松屹立。
[Abstract]:In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painting, the meticulous figure painting is a kind of artistic field of the form of expression. It has a long history and a time nature. We do not only need to understand and understand the traditional painting clearly. And it is also necessary to inherit and carry forward the understanding and study of traditional painting. It is precisely because the fine brushwork figure painting is deeply rooted in our great national soil and has a very deep mass foundation in painting skills and painting performance. This has reached the aesthetic needs of our Chinese traditional art. Therefore, in the distinct and unique national style conditions, the historical position of its Chinese painting occupies a very strong field, and in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the fine brushwork figure painting, This period is also a period of tortuous transformation of the growth process is very long, especially by the influence and influence of Western painting and culture, this is always following the social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social progress, constantly changing and growing, Constantly moving forward boldly, and constantly toward maturity and perfection. Therefore, we should take active means and measures to continue to protect and develop the process of art and culture, It is necessary not only to keep and inherit the existing art and culture concept forms, but also to integrate and carry forward the new art forms, so as to get the correct development and spread. Only under such circumstances ca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live on and Qingsong stand erect.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21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爱波;彼皆绝代才 形去留其神——归有光与蒲松龄古文艺术相通论[J];蒲松龄研究;2002年03期
2 周文斌;浅谈董其昌的审美理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3 江瀚;;略论荀子礼乐学说之思想意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4 俞香云;;“风清骨峻”新解——《文心雕龙·风骨》再阐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5 郑笠;;剥离与消解系统中成就的审美境界——从庄子“美学”到“庄子”美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6 伏爱华;;徐复观对庄子美学思想的再发现[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7 李清良;;徐复观对熊十力哲学的继承与突破[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李涛;;古代文论阐释的“陷阱”——兼谈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9 梅华;;平衡的打破与重建——韦应物性格的独特性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10 王先祥;沈颢的文人画理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兴伟;;韩拙《山水纯全集》绘画美学思想中的“理”论[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郭滨妍;;浅析赵孟俯的“复古”思想[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3 马媛媛;;中国新水墨元素在纺织花型设计中的应用——关于艺术院校教学法的思考[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下)[C];2010年
4 黄思法;;地方文化资源向地方课程资源转化的研究与实践[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5 卞敏;;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精神[A];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沙显增;;鄢陵“阳乌载日”汉画像砖欣赏[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黄楠;吴昊;;论新古典主义设计的审美[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8 李昌舒;;论白居易的诗、酒与琴及其美学意蕴[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付粉鸽;;论老庄的自然生命价值观[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价值哲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付粉鸽;;论老庄的自然生命价值观[A];价值哲学发展论[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刘迪;清乾隆朝内府书画收藏[D];南开大学;2010年
3 吕伟;体用之间[D];南开大学;2010年
4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王赫赫;中国古代人物画“十八描”概念的历史演进与画史意义[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6 孙敏明;庄子“游”的人生哲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徐进波;中国山水画装饰性探微[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李向京;瞿小松音乐中的文人精神[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侯艳;汉译佛经之美术理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胡俊红;中国家具设计的民族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耕耘;静观万象——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境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曹艺;论汉字体设计中的“形”与“态”之美[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3 王腾飞;水彩画当怀文抱质——画面与精神共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杨国;试论倪瓒“聊以自娱”的绘画美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露霞;论潘玉良“合中西于一治”的艺术观[D];浙江理工大学;2009年
7 祝孚;传统鱼纹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8 李沙沙;论中国工笔花鸟画中线条的运用[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9 杨铭;先秦儒道游观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晓娜;论绘画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5007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1500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