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生活空间》系列油画作品的艺术表现

发布时间:2018-07-11 14:52

  本文选题:环境 + 构成 ; 参考:《山东艺术学院》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自然和生活环境中的事物,都有一定的内容和形式。每个艺术家的生活环境不同,对生活环境中存在的形式理解也不同,则会产生不同的艺术形式。每个画家的生活都是其作品的“镜子”。任何生活都在于渗入个人情感的心理感受,当画家有意识渗入生活环境中,并从真正意义上去感受生活环境时,便能激发画家的创作欲望。画家通过绘画语言表现出来,运用绘画要素中的构图、色彩等手法,建立对比关系。通过面积大小、形状变化、色彩差别使画面产生大小、虚实、明暗等对比,从而形成传达精神思想的和谐画面。本文所提出的观点,是我在研究生期间不断的油画创作中主观的个人感受和总结,遵循绘画的规律,通过构成关系、色彩关系建立画面的和谐性,来体现画面中的精神内涵。我在本文中说明生活环境对创作的影响,分析作品中的构成、色彩、线条的运用,以表现生活环境对我油画创作的影响。通过分析我油画作品中的构成、色彩的运用,以及画面中构成、色彩在运用上体现的对生活环境的认识,从而体现我在不断的油画创作学习中是从生活环境这一现实要素来进行思考的。在当下的艺术大环境里,目前我们尚处于学习阶段,我相信经过时间磨炼,不断对绘画规律的探索,结合自身的生活环境体验,一定会在有更新的探索。
[Abstract]:There are certain contents and forms in nature and living environment. Each artist has different living environment and differ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forms in the living environment, which will result in different artistic forms. Every painter's life is the mirror of his work. Any life is to infiltrate the psychological feeling of individual emotion, when the painter has the consciousness to infiltrate into the living environment, and feel the living environment from the real meaning, can stimulate the painter's creative desire. The painter expresses through the painting language, uses the drawing essential element composition, the color and so on technique, establishes the contrast relation. Through the area size, the shape change, the color difference causes the picture to produce the size, the reality, the light and shade and so on contrast, thus forms the harmonious picture which conveys the spirit thought. The viewpoint put forward in this paper is the subjective personal feeling and summary of my continuous oil painting creation during my graduate school, following the law of painting, establishing the harmony of the picture through the relationship of composition and color, and reflecting the spiritual connotation of the picture. In this paper, I explain the influence of living environment on the creation, and analyze the composition, color and line in the works to show the influence of the living environment on my oil painting creation. By analyzing the composition of my oil paintings, the use of color, and the composition of the pictur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living environment embodied in the use of color, In order to reflect my continuous oil painting in the study is from the living environment to reflect on the reality of the elements. In the present art environment, at present we are still in the learning stage, I believe that after time, the continuous exploration of the law of painting, combined with their own living environment experience, there will be a new exploration.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艺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J2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东威;让静物飞翔——评何大桥近年静物油画创作[J];美术向导;2000年02期

2 陈木荣;油画创作的造型和色彩[J];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3期

3 苑广华,董杰;油画创作之我见[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2年04期

4 高鸿武;油画创作随想[J];美与时代;2004年05期

5 黄平;油画创作教学思考[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4年04期

6 洪新发;油画创作谈[J];美术观察;2005年08期

7 梁培先;;激情而唯美——冷先平油画创作评析[J];艺术市场;2006年04期

8 谭华;;论油画创作过程[J];宜宾学院学报;2006年08期

9 陈杰;;真实的对话——油画创作和教学问题的思考[J];艺术教育;2007年01期

10 鹿炳君;谭红梅;;画家之“我”在油画创作中的意义[J];文艺研究;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孙亚光;;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 做好油画创作工作[A];2008山东省群众文化学会论文集[C];2008年

2 詹明荣;;陶瓷油画表现与创作探索[A];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暨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师范大学南湖附属学校 沈水明;油画创作中个性视角和笔触探究[N];美术报;2013年

2 彭争武 刘敏珍;塘厦拟建油画创作基地[N];东莞日报;2009年

3 韩光亮 苏婧;青岛绿泽画院谋求上市[N];青岛日报;2010年

4 记者 王韶韵;打响南湖油画品牌[N];嘉兴日报;2011年

5 回力;常斌平的油画创作[N];文艺报;2007年

6 美术学院;三位教师参加赈灾义拍油画创作[N];新清华;2008年

7 林子;油画创作的水准最终要落实到作品上[N];中国艺术报;2009年

8 梁江;历史画创作的新收获[N];中国艺术报;2013年

9 刘海涛 房东日;油画创作的精神性与时代性[N];美术报;2010年

10 范迪安;走向坚实的大地[N];美术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周杨;建国以来中国油画创作的时代症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2 金捷;中国表现性油画创作教学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文华;《生活空间》系列油画作品的艺术表现[D];山东艺术学院;2017年

2 袁波;表现性油画创作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余炜;重要的是发现—浅谈油画创作中的题材与形式[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晓飞;油画创作中装饰性语言的探究与实践[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5 辛志亮;我的油画创作与泛卡通图式[D];广州大学;2013年

6 陈祖滨;浅谈图像在当代油画创作中的价值[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7 程海云;浅谈稚拙艺术对我油画创作的启发[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8 刘紫平;浅析“经意、不经意”在油画创作中的运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9 胡双江;照片在油画创作中的应用[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10 李文韬;主观因素对油画创作的影响[D];新疆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1155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1155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c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