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心学背景下的晚明文人花鸟画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08 11:24
  晚明在中国花鸟画的发展中是一段重要的时期,与明代前中期相比,在绘画题材、绘画形式、笔墨技巧等方面都产生了重大的变化。同时,晚明的文人花鸟画也完成了以形写形到以意写形的重大转变,彻底取代了宫廷花鸟画,成为花鸟画发展的主流。这些变化与当时社会盛行的心学思潮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将从明代中后期的心学之变着手,探究心学思潮与晚明时期文人花鸟画发展的联系。文章共分四部分进行论述,首先第一部分先介绍晚明的政治经济和思想背景,然后论述心学在明代发展的历程,主要论述白沙心学、阳明心学以及阳明心学左派中的重要观点。第二部分论述晚明的文人花鸟画受心学“学宗自然”、“心本论”、“百姓日用即道”等观点的影响发生的变化,从而形成的整体特征。第三部分则对当时文人花鸟画家和他们的绘画作品进行具体的分析。主要以徐渭、陈洪绶、周之冕、蓝瑛等人的作品为主。第四部分则是阐述晚明文人花鸟画对清代以及近现代绘画的影响。由于晚明的文人花鸟画对后世花鸟画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笔者通过探析心学与晚明文人花鸟画特征的内在联系,试图寻找这一时期绘画变革的深层原因,应会对当下文人花鸟画的创作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文章来源】:山西师范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心学背景下的晚明文人花鸟画研究


明徐渭《杂花图卷》手卷纸本宽37cm长1047cm现藏于南京博物馆[1]

影像,徐渭,花卉


画草虫动物也是如此。我们看他《花卉人物卷》(图4-2)中的这只螃蟹与现实螃蟹的形态差异也很大,但是给观者的感觉却是非常真实。一只螃蟹挥舞着双钳,极力地想摆脱缚住自己的芦苇,努力的支撑着身体向前爬行,仿佛要爬出纸面,来到观者面前。两幅画中所画的,都没有去刻意描绘事物的外在形状,但都流露出生动的气韵。所以,绘画对于徐渭来说,不重在强调所画事物的形,而重在表现此事物的气韵。他在《墨花卷跋》中这样描述:“只开天趣无和有,谁问人看似与不”。[2]因为“只开天趣”,所以就不求形似了。当然他也没去舍去所有的形,而是在自己深厚的绘画功底下对事物特点进行高度的概括,正如齐白石所说的:“妙在似于不似之间”。徐渭在绘画物象的表达上皆是如此,他画蟹“虽云似蟹不甚似,若云非蟹却亦非”,[3]画鱼则“人问何此鱼”。[4]徐渭在题画诗和论画中常提到“影”,如题画竹诗中云“山人写竹略形似,只取枝底潇潇意。譬如影里看丛稍,哪得分明成个字”[5]、“万物贵取影,写竹宜自然”[6],题花牡丹诗中云:“太真月下胭脂颊,试问谁会见影中”[7]等。这里的影不光指灯光照事物映墙产生的影像,更有着深一层的含义,是在画家的主观思想与描绘的事物在感知中的产物,包含着画家的主观精神,就是要追求物体本身的神韵。强调自己的主观感受,突出自己的主观意识,这在审美境界上是一种“有我之境”。对于“有我之境”,王国维[2]明·徐渭.徐渭集·徐文长佚草[M].北京:中华书局,1983:1037.[3]明·徐渭.徐渭集·徐文长三集[M].北京:中华书局

徐渭,君子,抒情写意,王阳明


及其绘画作品分析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1]让绘画人的主观意识而赋予意义,就像王阳明“南学真传的徐渭在画花的时候,画的也不是客跟自己相连通时花的状态,也就是他所说的已经不是原有的自然物体,而是他抒情写意、的概念:“世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心气兼治:王龙溪对徐渭思想的影响[J]. 黄琳.  中国哲学史. 2017(02)
[2]徐渭书画中的笔墨运用[J]. 徐爽.  中国书法. 2017(05)
[3]南京博物院藏徐渭《杂花图》探析[J]. 鲁珊珊.  东南文化. 2013(06)
[4]论陈洪绶的造型表达[J]. 江璞.  学术界. 2012(10)
[5]王畿“现成良知”说与公安派文论的形成[J]. 武道房.  文学评论. 2012(03)
[6]“以颜色求,终不可见”——徐渭水墨思想中之阳明心学探源[J]. 颜勇.  新美术. 2012(02)
[7]王畿与中晚明文学思潮[J]. 宋克夫,金霞.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1)
[8]无生法忍与陈洪绶的高古画境[J]. 朱良志.  学海. 2011(04)
[9]舍形悦影:徐渭画学的一个重心[J]. 任军伟.  美术研究. 2011(01)
[10]王艮“安身”思想探析[J]. 田海舰,王敬川.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6)

博士论文
[1]心学与徐渭艺术思想研究[D]. 张剑.中央美术学院 2007

硕士论文
[1]陈洪绶工笔花鸟画艺术研究[D]. 周磊.中央美术学院 2016
[2]精神求索与审美创造:心学背景下的晚明画坛三大家合论[D]. 赵科源.陕西师范大学 2012
[3]明代花鸟画的世俗化转向[D]. 程静.山东师范大学 2009
[4]明代万历时期的绘画转型及其影响[D]. 柳杨.曲阜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29050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9050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0a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