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方增先中国人物画造型与审美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04 14:15
  中国人物画经历了数千年的起落,发展到今天的现代模式,赋予了这一绘画门类新的内涵。在20世纪这场改良中国人物画的运动中,方增先是一位不可忽视的画家。他通过对西画解剖学的研究与理解,结合中国花鸟画传统笔墨,归纳与总结出一套适合表现现代人物生活的造型方法。依靠这种方法,将人物的写实造型与中国画传统笔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塑造出生动和深刻的百姓形象,表现火热的现实生活。我们在方增先所创作的作品中能清楚的看出其人物造型准确,动态自然,形象生动,线条厚重,水墨淋漓等特点,有了重大的突破和贡献,无疑是这一学科的佼佼者。本文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个案研究,通过对方增先的人物画造型来源、结构研究、笔墨运用、形式表现等诸多方面的分析,总结其中国人物画的造型特点、方法和艺术成就,进一步梳理出他的物象结构、表象结构和心象结构三位一体的美学思想。第二部分,结合笔者在国画人物创作中的实践,简述方增先中国画人物的造型方法及审美思想对笔者人物画创作的影响,再深入阐述其人物画造型方法对今天人们中国人物画创作产生出的积极影响。 

【文章来源】:杭州师范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方增先中国人物画造型与审美研究


《粒粒皆辛苦》1956年

人物画,中国画,徐悲鸿


杭州师范大学博(硕)士学位论文方增先造型风格形成背景3(图1-1)等一批反映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图1-2、1-3、1-4),造型准确,形象生动。图1-2方增先习作图1-3《吹鼓手》1964年图1-4方增先习作1955至1965十年时间,方增先的水墨人物画研究已经有所成果,但是紧随其后的是十年文革,这让方增先的艺术思想与艺术创作上都受到了限制。1976年文革结束,改革开放,中国迎来了新时期,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改善,政治上对文艺界的思想束缚减少了,艺术家求新求异,更易接纳新事物。同时,西方许多文艺思想及艺术流派涌入中国,人民的审美理念与审美标准发生变化,画家们也拓宽了视野,方增先的绘画表达更自由,审美更为成熟,样貌也发生了改变,有了更新的拓展。第二节文化背景20世纪初叶,在民族救亡运动热潮中,西学东渐,大批美术青年去国外留学,学习所谓的“科学”美术,西方文化开始引入了中国,对中国画产生了影响,1918年徐悲鸿在《中国画改良之法》中提到“古法之佳者守之,锤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之可采入者融之”,③提倡用西方绘画改造中国画,一批画家参与到中国画改良运动中。以徐悲鸿,蒋兆和为代表的一批画家尝试用素描造型改良中国人物画。中国文化对西方文化从排斥到认同与融合,传统文化逐渐受到关注,中国新人物画也有所发展。③徐悲鸿.中国画改良之法[J].会学杂志,第一期,1920年6月.

红柳,插图


杭州师范大学博(硕)士学位论文方增先造型风格形成背景4图1-5《红柳》插图图1-6《戈壁花》插图解放初期,向苏联老大哥学习社会主义美术创作模式,在车尔尼雪夫斯基批判现实主义的美学思想影响下,表现生活。中国迎来了全新的文艺创作局面和高潮,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题材,不同手法的作品纷纷面世。1977年,文革结束后,中国人思想解放,打开大门的中国又迎来了西方文化的又一次冲击。各种艺术思潮,艺术流派,艺术思想与艺术技法的涌入也使中国画家们打开了新的眼界。在思想宽松的创作环境下,也使得中国人物画家们多元化发展,开始追求“形式美”,不再一味强调写实的艺术观念。第三节学术背景方增先在1949年考入国立艺专(后改名为中央艺术学院华东分院),进入绘画系学习,以学习西画为主。黎冰鸿成了方增先的导师,黎冰鸿和徐悲鸿一样是留法学者,是一位“民族化”思想浓重的画家。二十世纪50年代,中国画的改造已成为共识,时任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院长江丰,响应毛主席的号召,提倡文艺为现实生活、为时代服务。并引进西方学院派的基础训练,包括苏派契斯恰可夫斯基的素描教学体系,以此来改造传统中国人物画。当时方增先由于素描成绩突出,造型能力强,而被抽取到国画系担任人物画专业的教员。当然,一部分教师把笔墨,色彩均理解为西方素描功绩,人物画明显出现彩墨观念,传统国画的特性被削弱。另一位中国美术学院的大师潘天寿主张“借古开今”和“中西绘画需要拉开差距”,他认为发展中国现代绘画,必须继承中国画的传统,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绘画体系,两者无法做到完全的统一。潘天寿的艺术思想对方增先影响极大,例如在人物画方面,潘天寿说“要把脸洗洗干净”,④这句话说明中国画④卢炘.方增先访谈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画必须走现代的路[J]. 方增先.  新民周刊. 2017(35)
[2]意象语文要把握好象、言、意的关系[J]. 陆志平.  教育视界. 2015(11)
[3]“新的人民的文艺”——论中国共产党对第一次文代会的组织与思想领导[J]. 邬冬梅.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10)
[4]从“传神写照”到“迁想妙得”——浅谈顾恺之人物画论[J]. 李剑南.  艺术教育. 2008(11)
[5]从方增先的探索之路看现代语境中的中国画发展[J]. 蒋跃.  中国花鸟画. 2008(05)
[6]方增先《母亲》创作手记[J].   美术. 2007(07)
[7]坚持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核心,走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道路[J]. 梁双慰.  广西社会科学. 1993(03)



本文编号:32649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2649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e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