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矛盾的窥视—论费舍尔的艺术

发布时间:2021-08-31 20:56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现代主义运动对形式的探索走到了自己的一个象牙塔里。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们甚至把绘画从架上、画布上挪下来,极大弱化了色彩、图像、结构等传统绘画因素,并且认为架上绘画已经没有意义,甚至扬言绘画已经死亡。现代主义极端的追求个性,语言的纯粹性和不可重复性,虽然回归到了艺术本体,但它的发展越来越像科学发明,人们终日面对冷漠呆板的艺术已感到厌烦,艺术家逐渐意识到现代主义和人类的情感越来越远,五六十年代后现代主义逐渐兴起,它表达了人们对于人性化,自由化的追求,后现代主义认为艺术即生活,艺术的表达方式是矛盾性与复杂和多元化的统一。到了七十年代末,欧洲艺坛开始出现了以德国表现主义为先锋的复苏态势,在这种新的绘画运动的影响下,美国出现了一批绘画群体,被称为“新表现主义”“新写实主义”“新象征主义”“具象表现主义”“涂鸦艺术”等的艺术形式,并逐渐成为了美国绘画艺术的主流。在这种背景下,艾瑞克费舍尔(Eric Fischl)顺应了这一潮流,他探索艺术发展的道路,以其独具特色的视角揭示了美国中产阶级生活的内在矛盾性,他的作品常常涉及到关于隐私和禁忌的题材创作,由此把观者带入了... 

【文章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3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前言
一、 费舍尔矛盾的成长环境与艺术环境
    1、 埋下伏笔——矛盾的成长坏境
    2、 趋势所指——矛盾的艺术坏境
二、 费舍尔艺术中的矛盾
    1、 作品题材中的矛盾——美国中产阶级的悲剧
    2、 观者心理的矛盾——偷窥、尴尬和陌生感
    3、 写实主义绘画与现代主义绘画的矛盾融合——后现代主义绘画的特征
三、 通过研究费舍尔艺术中的矛盾得到的启示
    1、 对中国艺术发展的的启示
    2、 对当代中国中间阶层人的生活方式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图
在校期间发表的艺术作品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性的赤裸和被扭曲的性——菲谢尔绘画的真实表白[J]. 杨中华.  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5)
[2]从《坏男孩》看后现代主义绘画[J]. 张昕.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
[3]中国中产阶级危机[J]. 李铁.  同舟共进. 2010(01)
[4]风格迥异的西方当代绘画大师[J]. 刘晓敏.  世界文化. 2009(10)
[5]媒体的误读——中国中产阶级的幻象与真相[J]. 刘瑾鸿.  新闻知识. 2008(12)
[6]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的较量——埃利克·费舍尔三十年创作谈[J]. 阿瑟·C·丹托,刘芳.  中国艺术. 2008(03)
[7]论中产阶层对消费时尚的引领[J]. 李家满,田雪妍.  理论界. 2006(07)
[8]从西方中产阶级看中国“中产阶级”道路[J]. 李建伟.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4(11)
[9]美国著名画家费舍尔在鲁迅美术学院的讲座和座谈[J]. 席田鹿.  美苑. 2004(04)
[10]如何理解“中等收入阶层”?[J]. 李培林.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03(07)

硕士论文
[1]论照片在当代绘画中的运用[D]. 申大鹏.天津美术学院 2009
[2]菲谢尔的写实绘画与现代美国中产阶级的生活[D]. 关晓辉.华南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3755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3755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6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