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西方表现主义绘画和中国意象性油画精神表达的异同

发布时间:2021-11-10 19:27
  油画在中国作为一种舶来艺术,中国艺术家们经历了百余年的系统研究与实践,将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观念融入其中,创造出具有本土、本民族特征的意象性油画。在世界文化一体化的进程中,艺术家们越来越意识到挖掘民族文化的价值性。在中国当代的油画创作中,出现意象性倾向决非偶然,是时代的必然。本文在当代世界绘画领域,根据绘画语言相似性,选择西方具有代表性的表现主义绘画,和中国具有代表性的意象性油画,在两者的精神表达方面进行分析,并着重阐述精神表达方面的五点差异,因为差异是促进艺术发展的动力。首先,从中西方传统哲学的根源开始分析,梳理中西方文化中最明显的区别。在中国注重天人合一的“道”,在美学方面追求内在的和谐,通过意象追求“景外景,象外象”的意境。在西方是将意识与物质分开,形成“二元论”的世界观。人无论是从属于自然还是主宰自然,客观世界都只是作为人的认知对象,产生了艺术的“临摹说”。在美学上追求一种外在的和谐,这种和谐即“万物皆数”,将事物的本质归纳到“数”,追求一种精准的、科学的、实证的方法表达客观事物。其次,由于艺术家受时代和哲学思想的影响,产生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所以在中西方的艺术家之间产生... 

【文章来源】: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西方表现主义绘画和中国意象性油画精神表达的异同


《唐僧与孙悟空》意象性油画就是

仕女


象”蹂入油画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吸收了西方印象主义以后的现代绘画的营养,与中国传统水墨和境界相结合,并融入了个人的人生经历。从他的《仕女》(图2.2)系列作品可以看出,在形式语言方面进行了开创式的尝试,将中国画追求的意象、意境,巧妙的融入油画中。刘海粟图2.2《仕女》对于“形”的认识,就是意象性油画追求的一个典型特征,他说“在摹写物象外形的画家,都被物象外观所妨碍了,结果只成一种形式。内容不充实,形式纵是炫目,也是虚伪的浅薄的作品。美术纯为心灵的综合,不是物理的事实,所以不能用数量来测量、来分析”幻。这着中国传统的审美心理的表现。他的作品充满中国画家用笔墨对油彩和笔触的演绎。吴冠中提出的“风筝不断线”的创作原则,坚持有自然根据的感觉抽象和油彩墨彩的轮转间作,尝试西方形式结构同中国意境、韵味的有机结合

街道


?D纱醋髁撕芏喽际猩?孀刺?淖髌贰T谧髌贰督值馈?图3.1)中,描绘在都市的街道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形象。那些几何化造型,是某种精神性的表达。那些被刻意拉长的人物形象,看上去像是一些陌生的、异样的形象,大块的暗黑色给人一种强烈的压抑感,简练但凝重的笔触反映出艺术家内心的不安和苦闷。通过表现街景的作品,基希纳将其对于现代都市生活的敏锐感受,将都市所特有的那种冷图3.1《街道》漠、拥挤以及快节奏的感觉,真实而充分地展示出来。“在那浮华喧嚣的热闹场景中,无时无刻不渗透出孤独、隔阂和焦虑的感觉。基希纳借艺术来表达对当时德国社会的不满,而这些表现主义作品上所充斥着的,极度紧张的线条与笔触的形式张力,在某种意义上也正反映了基希纳自身那濒于崩溃的精神世界”【8]。面对生活环境的变化,表现主义艺术家更多关注自身的体验,表达自我情绪。中国意象性油画虽然也是抒情艺术,在形象处理上注重“外师造化,终得心源”,“以意造象”,但是作品是表达一种“大道”,人与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德国画家诺尔德[J]. 荣生.  外国文学. 1989(01)



本文编号:34878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4878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4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