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明清徽州方志中的版画插图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9 04:21
  徽派版画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为后世留下的佳作不胜枚举。而作为徽派版画重要表现形式之一的方志版画,在徽派版画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小觑的地位和贡献,对后世影响深远。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考察,对方志版画插图这一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特殊艺术形式做了一个系统完整的梳理。文章在介绍了徽派方志版画的来龙去脉之后,从分析具体的徽派方志版画作品入手,并将徽州方志版画与徽派版画的其他艺术形式相比较,旨在归纳探讨其艺术特征,对徽州方志版画作出深层次的理解,探寻明清徽州方志版画插图的地域文化特征和艺术特色。希望借此研究能向世人展现徽州方志版画的独特魅力,强化人们对传统文化遗产的理解、保护与传承的意识。 

【文章来源】:南京艺术学院江苏省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明清徽州方志中的版画插图研究


—1清代版画岐山石桥岩

海图,版画,黄山,海图


第二章 明清徽州方志版画的作品分类与创作群体清康熙三十八年刻本《徽州府志》中共有图二十九幅,其中包括十六幅版画精品:《黄山前海图》( 2—2)、《黄山后海图》,张一芳作;《紫阳山图》、《新安江图》,吴逸作;《白岳图》、《古城岩图》、《松图》,陈邦华作;《断石山图》、《樵贵图》,吴文藻作;《龙尾山图》、《高湖山图》,侯梅作;《青萝岩图翚作;《阊门图》,禹之鼎作;《林沥山图》,金坛唐沧作;《日照山图》、《翠眉亭图》,姚匡作。为该志的均为当时的著名画家,刻工为黄氏名刻黄和卿、黄子明、黄子修。

石印,版画


图 2—3 清代 版画 石印回澜清嘉庆十七年刻本《黟县志》中有版画精品十二幅:《城外梅溪图》、《孟峰芙蓉峰图》、《炉峰林图》、《屏山林沥图》、《文峰岱峰石山图》、《霭山图》,以及《源洞浔阳钓台图》(见图 2—4)、《埠复岩姑庙吉阳山图》、《楼桥文昌阁屏图》、《堆山雪阜图》、《兵山石鼓寺图》。原绘图者为明末黟县南屏,此本系翻刻沿袭而来,刻工无考。清同治十二年刻本《祁门县志》共有图九幅,除《四境图》、《考棚图》、《城垣图》、《县署图》、《》、《书院图》外,另有三幅风景版画插图:《青萝岩图》,王翚作;《阊门图》(见图 2—5),禹之鼎凤凰山图》,作者不详。该志刻工亦无考。清光绪九年刻本《婺源县志》中有版画精品五幅:《大彰山图》、《高湖山图》、《龙尾山图》(见图 2—福山图》、《太白湖山图》,五幅插图均系峰阳山人所绘,游冠英、程汝仕、程景繁镌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安画派名考[J]. 高飞.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1)
[2]明末版画创作中的不同角色及对“徽派版画”的反思[J]. 董捷.  新美术. 2010(04)
[3]徽州家谱与徽州方志[J]. 宋杰.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0(07)
[4]浅淡《隋书·经籍志》及其特点[J]. 曾斌.  黑龙江史志. 2010(11)
[5]木刻版画中单刀走线的技艺与传达样式[J]. 罗湘科.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10(05)
[6]近20年来徽州旧志研究综述[J]. 蒲霞.  黄山学院学报. 2010(02)
[7]论明代木刻版画的艺术特点[J]. 刘颢.  咸宁学院学报. 2010(04)
[8]千年中国版画[J]. 罗湘科.  美术大观. 2010(03)
[9]徽州方志考[J]. 张健.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8(05)
[10]新安画派风格初探[J]. 陶圣苏.  黄山学院学报. 2007(06)

博士论文
[1]明代套色印本研究[D]. 蒋文仙.华东师范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中国古代彩色套版印刷术的相关问题研究[D]. 张晓锋.中国美术学院 2008
[2]技术因素主导古代徽派版画风格的演变[D]. 张丽丽.山西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5258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5258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e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