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丑学探微——以魏晋时代为视角
发布时间:2017-10-27 20:15
本文关键词:中国丑学探微——以魏晋时代为视角
【摘要】:与西方丑学相比,发轫于中国庄子的中国丑学起源更为悠久。"丑"在中国经历了美丑善恶混同期、美丑互化期、丑的凸显期等三个时期,最终形成丑学范畴。中国魏晋时期是一个复杂混乱的时代,而丑在这个时代的人们身上表现得更为淋漓尽致,其丑混同于恶,但二者并不完全相同。关于丑学的探究,笔者以魏晋时代为视角,将其时代人们的丑性概括为贪欲的膨胀,这种贪欲主要体现在对权力、金钱的过分追求,具体反映在其自身则显现为谋权擅权、奢侈无度。此外,士人因为官场的贪残腐败而仕途坎坷,或谨慎行事,或直言不讳,或退隐深居,悲苦不堪。他们的命运和丑学本身学科体系的起源发展历程极其相似,其正叩丑学的体性:寒俭、深沉、苦涩的思想特点。[1](p65)其典型的人物代表为嵇康、阮籍。文章拟从丑的内容和丑学的体性对魏晋丑学进行初探。
【作者单位】: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丑学 魏晋 欲望 悲苦
【分类号】:B83-0
【正文快照】: 一、丑学与中国丑学何谓“丑学”?丑学是相对于美学而提出来的,丑学与美学共同归属于感性学。但是在西方的数百年中,美学都是霸占着感性学的全部领域,丑学的隐蔽与掩埋使其很少受到文艺学家、哲学家等的重视与研究。栾栋先生称之为“丑学百年”[2](p72)(1850-1950年),这一百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荆山;;浅谈嵇康美学思想的历史贡献[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5期
2 何世剑;喻琴;;魏晋南北朝时期古典美学视野中的“丽”[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袁济喜;论宗白华的魏晋美学解读[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4 邱建国;理念制约的“情韵”和欲念统摄的“情趣”[J];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6期
5 林少雄;死生契阔的生命完满:魏晋审美文化散论[J];江海学刊;2002年04期
6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传燧;;论玄学与魏晋南北朝审美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本文编号:11050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105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