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缺美的美学分析与文化探源
本文关键词:残缺美的美学分析与文化探源
【摘要】:残缺是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在中国传统审美文化中,残缺之美的内涵在儒释道三家那里得到不同角度的诠释,无论是儒家的以和弥缺,道家的抱残守缺,佛家的大圆若缺,都是将残缺作为美的生成元素,将残缺纳入审美的价值体系之中。在审美实践中,残缺美不仅具有极强的阐释效力,而且在审美文化的建构中拥有特殊的意义。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
【关键词】: 残缺 残缺美 美学底蕴 文化根源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审美趣味变迁与文化权力演变的关联性研究”(14CZX062)部分成果
【分类号】:B83-0
【正文快照】: 墨子说:“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世间种种,虽无十全十美,但残缺并非意味着枯槁湮灭。换一种视角去审视残缺,洗尽铅华,退却忧伤,就能发现残缺的丰满与深度,因为这种有意味的形式涵蕴了深厚的美学底蕴和深刻的文化根源,使得我们民族的审美具有了丰富多元的层次,并且在审美实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春元;;《聊斋志异》中仙人小说的喜剧色彩[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2 高智;试论孟子的家庭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3 冯正强;;个性的解释学张力——从康德的天才论美学到施莱尔马赫的普遍解释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洪永稳;简析康德美学中审美与人的自由[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5 李革新;;从自然王国到自由王国——论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自由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6 胡友峰;;实践理性:康德美学的超验之维[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7 刘梅;;马克思的劳动概念——兼论“自由劳动”在马克思哲学中的本体论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8 宋传东;李泽厚美学批判[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9 孙芳;宋词流派研究述略[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10 贾小青;;试析康德的“美的艺术”[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及云辉;全景画美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徐进波;中国山水画装饰性探微[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王峰;数字化背景下的城市公共艺术及其交互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9 王丽虹;延安鲁艺音乐教育中的政治因素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侯艳;汉译佛经之美术理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W,
本文编号:11053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105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