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论争走向合流——略论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的关系
本文关键词:由论争走向合流——略论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的关系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论争不休,"后实践美学"的批评矛头主要指向"前期实践美学",因此,有必要重审"前期实践美学"的核心要义,以客观对待"后实践美学"的质疑。80年代中后期以来的"实践美学"不断丰富其理论内涵,并在终极指向上与"后实践美学"趋向合流,最终形成"实践生存美学"。
【作者单位】: 枣庄学院文学院;
【分类号】:B83-0
【正文快照】: 哲学是人类知识的皇冠,美学则是皇冠上一颗耀眼的明珠。无论是实践美学还是后实践美学的初衷都是为了让美学明珠更加璀璨发光,照亮人生,照亮世界。所以,针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至今未停的实践美学和后实践美学之论争,我们应该客观分析,既要看到各自理论观点的存在合理性,也应修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春时;林朝霞;;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论争的意义[J];学习与探索;2006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传东;李泽厚美学批判[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 刘伟;试论唐代传奇小说的诗化特征[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3 韩德民;李泽厚与20世纪后半期中国美学[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4 乔东义;李泽厚实践论美学的问题与反思[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王丽梅;中国店名的文化特征[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6 匡调元;我的治学心路[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7 胡吉美;;我国近现代学校体育思想的诠释[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8 许金;美育命题的现代性转换[J];滨州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9 殷学明;从遮蔽到无蔽——海德格尔的居为何物探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吴慧平;书法艺术的地域文化特征[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宋丹;俞书伟;;设计无格,借景有因——浅谈产品中的透明性设计[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2 宋丹;俞书伟;王俊涛;;设计无格,借景有因——浅谈产品中的透明性设计[A];Proceedings of the 20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Volume 1/2)[C];2007年
3 王伟;;从经典化到大众化——李泽厚“美的历程”[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星;先秦儒法源流述论[D];西北大学;2001年
2 周武忠;理想家园[D];南京艺术学院;2001年
3 李红霞;唐代隐逸风尚与诗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4 刘永红;诗筑的远离[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5 田彤;转型期文化学的批判[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6 骆冬青;二十世纪中国政治美学与文艺美学[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7 李家成;关怀生命[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8 程波;先锋及其语境:中国当代先锋文学思潮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9 黄汉华;抽象与原型——音乐符号论[D];暨南大学;2003年
10 陈海静;审美自由论[D];复旦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齐成民;论新潮社对新文化建设的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余意;论宋代文人雅词的审美品格[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侯深;蔡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华伟丽;试论明末清初传奇中的风情喜剧[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魏华;陈洪绶与伦勃朗艺术人格心理探析与比较[D];河南大学;2002年
6 郑菡;大俗之美——浅论聊斋俚曲的“俗而不俗”的特征[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7 王彩芸;促进生命个体的总体生成[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8 刘敏慧;八十年代末以来女作家“家庭小说”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9 李雁华;诗化人生的现实栖地[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叶烨;论李渔的双重品格及其小说[D];湘潭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辉;;话语实践论和起源本质论批判[J];甘肃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丕显;;后实践美学析疑[A];时代与思潮(7)——20世纪末的文化审视[C];2000年
2 唐圣;;论美学的边界[A];“和谐社会中的美学与高校美学教育”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张奎志;;体验美学:当代美学的一种可行性选择[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戴冠青;陈志超;;“主体间性”美学理论对中国美学发展的意义[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陆扬;;关于后现代美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索松华;;美学是研究审美现象的科学——兼论“生活美学”的合法性建构[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刘成纪;;重新认识中国当代美学中的自然美问题[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法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王国维:以美学接引传统[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李啸;“意识到生态之美,,是人类的第二次觉醒”[N];衢州日报;2011年
3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张法 章辉;追问美的真相[N];社会科学报;2003年
4 刘士林;生命美学:世纪之交的美学新收获[N];光明日报;2000年
5 杨春时;中国美学的主体间性转向[N];光明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广新;李泽厚美学思想述评[D];浙江大学;2006年
2 黄健云;“特殊”与美感[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周维山;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中国当代美学[D];山东大学;2007年
4 陈雪梅;审美超越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5 江冬梅;生命·艺术·直觉[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业明;对美学中“实践”的探讨[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黎祥伦;论审美超越的价值取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曹秋月;审美超越浅论[D];山东大学;2008年
4 贺丽;实践美学论争的历史考察及其哲学反思[D];黑龙江大学;2007年
5 李芳;二维视野中的蒋孔阳美学[D];南昌大学;2007年
6 贺季方;实践美学:历史选择与现实命运[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7 赵婷;生态美学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出路[D];兰州大学;2007年
8 贾凡;马克思实践生存论与当代生存美学的发展进路[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9 梁玉水;实践美学与认知美学作为科学研究纲领——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与当代中国美学状况阐释[D];吉林大学;2004年
10 黄颖;黑格尔自然美观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2253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225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