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的关系
本文关键词:论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的关系
更多相关文章: 生态美学 环境美学 生态中心 生态人文主义 参与美学
【摘要】: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问题,西方环境美学与中国生态美学有着基本共同的文化立场,而且西方环境美学是中国生态美学建设发展的重要参照与资源。虽然两者在产生的历史、社会背景、字意、哲学内涵与传统文化继承上还是有着某些差异.但两者的联合与互补能够促进当代美学的建设发展。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基地项目“文艺美学学术史研究”的中期成果之一。
【分类号】:B834
【正文快照】: 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所共同关心的问题,因为当代西方美学界一直大力倡导环境美学,而中国当代美学界部分学者极力倡导生态美学。2(X拓年在成都召开的国际美学会上,在笔者作了有关生态美学的发言后,,国外学者集中向我提出的问题就是生态美学与环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占伟;;视觉霸权反思与多重审美感知重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冯正强;;个性的解释学张力——从康德的天才论美学到施莱尔马赫的普遍解释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张公善;海德格尔美学的历史地位及当代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4 李霞;论儒道生命观的理性精神及其历史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5 王列生;主体缺席的概念晚餐——关于当代文学批评失态的一种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6 方军;海德格尔的真理观——兼谈一种思维方式的革命[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7 杨丽萍;;论教师实践知识及其彰显[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8 胡沫;张加明;;走在生存向存在途中的人的意义世界[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9 潘德荣;诠释学:从主客体间性到主体间性[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10 仲红卫;孔子的诗学[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金才;;中日跨文化交流和理解的隔膜[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大众文化在亚洲:全球化、区域化和本土化”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2 朱军;;网络和家乡——网络时代的存在论浅析[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下册)[C];2002年
3 盛国荣;;论技术的社会活动过程性[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4 王志伟;;技术活动与人的生成——兼论马克思技术哲学思想的当代意义[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孙筱泠;;责任与应答——海德格尔原伦理学初探[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姚凯;;存在主义对现代社会个案工作的启示[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董丽云;;悠游之丛林——海德格尔与艾柯阐释观比较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刘泰然;陈雪;;图像意志与时间意识:对一种“看的方式”的梳理与分析[A];湖南省美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吴晓明;;论马克思哲学中的主体性问题[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10 贺来;;形而上学的社会批判——马克思哲学中一个核心课题[A];“哲学:基础理论与当代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朱新春;莱布尼茨自然有机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6 吴舜立;自然审美:川端康成的文学世界[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蔡勇庆;生态神学视野下的福克纳小说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张凤莲;马克思对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挑战[D];南开大学;2010年
9 何东;论自觉误读[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10 胡俊红;中国家具设计的民族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宋明珠;米兰·昆德拉小说叙事形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健;雅克·拉康的文学伦理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李军;侦查权下沉之检察监督制约模式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崔鲮丽;中国古典诗词时间审美感悟的三种境界[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黄华;灾难新闻“英雄”原型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罗茜;黑暗中的希望之光[D];湘潭大学;2010年
9 郭艳凤;海德格尔与庄子美学思想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胡会娟;死亡之思[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钰汀;;生态美学思想在应对生存危机中的作用[J];青春岁月;2011年14期
2 任宜海;;生态美学视野下美的本质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8期
3 孙艳;;被“设计”出的生态美——解读日本base valley建筑[J];美与时代(上);2011年06期
4 王思滢;;浅析梅洛-庞蒂现象学美学对环境美学的影响[J];美与时代(下);2011年06期
5 高强;;生态美学视野下的中西自然观[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6 于永顺;孙海龙;;生态美学视阈下的文艺理论研究[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刘运霞;;论《老人与海》中马林鱼的生态美学意义[J];科技信息;2011年22期
8 刘广春;;试论《诗经》的生命生存意识[J];名作欣赏;2011年20期
9 曾繁仁;;试论生态审美教育[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代迅;;审美态度的恰当性:中国当代美学的自然美[J];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鹤文;白小伟;;有色金属企业社会责任的博弈分析[A];有色金属工业科学发展——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北村实;鲁旭东;;我们进入21世纪的迫切任务[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二辑)[C];2001年
3 赵杰;徐苏宁;;城市化进程下城市生态美的意境创造[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徐溯源;;生态伦理与生态美学视角下的城市规划价值观[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马波;梁锦荣;;论我国环境保护法立法理念的拓展——兼谈生态中心主义的建构[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7年
6 李希昆;聂蕊;;从生态中心主义谈滇池污染治理[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7 李丕显;孙琪;;生态美学偏至论[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张登巧;;关于“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几点思考[A];湖南省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共运史学会2009年年会暨“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赵绘宇;;生态系统保护的东西方生态哲学省思[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经济发展与人文关怀专辑[C];2006年
10 张瑞萍;;论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环境伦理观[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繁仁;建设中国特色的生态美学[N];人民日报;2009年
2 刘悦笛;“生态美学”的系统阐释[N];人民日报;2010年
3 彭立勋;生态美学:人与环境关系的审美视角[N];光明日报;2002年
4 曾繁仁 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生态美学究竟有哪些新突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5 安佰鸿 北京语言大学;生态美学会通中西文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韦鹏雁 本报通讯员 田达欢;生态美学研究的范例[N];广西日报;2011年
7 ;城市——我们的家[N];光明日报;2008年
8 刘成纪;生态学时代的新自然美学[N];光明日报;2005年
9 (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 曾繁仁;生态美学的产生及其意义[N];中华读书报;2002年
10 吴承笃;生态美学的新译介[N];文艺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文臣;当代西方环境美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胡志红;西方生态批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3 黄丹麾;当代西方生态建筑的美学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4年
4 王诺;欧美生态批评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5 侯怀霞;私法上的环境权及其救济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6 赵凤远;庄子生态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7 隋丽;现代生态审美意识的生成与文本建构[D];辽宁大学;2008年
8 陈正勇;自然、神性与美[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9 李琳;中国佛教的生态审美智慧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10 曹瑞娟;宋代生态诗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玮;当前国内生态美学研究中的哲学基础问题探索[D];延安大学;2010年
2 叶超群;生态美学:个体精神生态的建构及价值[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津;基于生态美学思想的家居产品设计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4 陶冶;生态美学主旨与当代人和自然关系的审美建构[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5 邓亚梅;希腊神话的生态美学阐释[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文亮;生态美学视域中的20世纪乡土小说[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王艳丽;曾繁仁生态美学思想哲学基础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小云;平衡论生态美学观[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9 邵丰;当代视域下的庄子生态美学思想[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10 王玉琪;海德尔格生态美学思想批判[D];西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2354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235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