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深层审美心理与艺术本质——深层审美心理与艺术的生产性

发布时间:2017-12-13 22:33

  本文关键词:深层审美心理与艺术本质——深层审美心理与艺术的生产性


  更多相关文章: 深层审美心理 艺术本质 艺术的生产性


【摘要】:深层审美心理对于人类关于艺术本质的认识具有深刻的影响。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生成和发展起来的人类的审美无意识,审美潜意识使得人们逐步认识到艺术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艺术的"实践-精神的掌握方式",艺术的生产性;艺术的现实反映性。这些都在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中得到了如实的反映。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B83-02
【正文快照】: 艺术本质问题一直是一个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问题,至今仍然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甚至许多后现代主义者和其他反本质主义者还认为艺术本质问题是一个伪命题,艺术与世界上的所有事物一样都没有所谓“本质”。然而,“艺术是什么?”这个问题却始终挥之不去,像个幽灵萦绕在美学家、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振武;论“聊斋”创作的心灵流变[J];蒲松龄研究;2002年03期

2 姚颖;现实世界的回归——析《聊斋》遇仙故事中的凡间男子[J];蒲松龄研究;2005年02期

3 刘富伟;;女性造型:理想寄托与诗意拯救——明清才子佳人小说与《聊斋》情爱小说比较研究之二[J];蒲松龄研究;2006年02期

4 栗亮;;从《罗刹海市》看蒲松龄的人生理想[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5 朱振武;潜隐的心理:《聊斋》创作心态谈之三[J];蒲松龄研究;1998年01期

6 张虎;;“俄狄浦斯情结”的反思[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7 童晓燕;;蜕变与恪守之间的人性显现——于连和拉斯蒂涅形象比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8 刘丽萍;;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弑父者[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3期

9 赵建晖;张蔚;;埃·奥·卜劳恩与漫画《父与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1期

10 张华;张永辉;;重帷之下的心灵隐痛:萧红小说中的父女情结[J];保定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卫;;含混与现代汉诗写作:以卞之琳三十年代诗歌为例[A];21世纪中国现代诗第五届研讨会暨“现代诗创作研究技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沈健;;西塞娜:一个诗歌意象的精神分析——沈泽宜诗歌解读[A];21世纪中国现代诗第五届研讨会暨“现代诗创作研究技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刘建忠;;关于建立脑整合神经网络系统的设想[A];信息科学与微电子技术:中国科协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4 赵山奎;;传记伦理及其现代转向[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周根红;;超越乡土、童年经验和悲悯情怀——徐俊国诗歌论[A];徐俊国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梅;中国古代神话中智慧导师阿尼玛原型及其承传移位[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2 许心宏;文学地图上的城市与乡村[D];浙江大学;2010年

3 刘铭;李开先文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胡铁生;政治文化与文学意识形态功能的意蕴交映[D];吉林大学;2012年

5 董岭;艺术功能论[D];暨南大学;2001年

6 伍世昭;比较诗学视野中的郭沫若早期心灵诗学[D];暨南大学;2002年

7 陈海静;审美自由论[D];复旦大学;2003年

8 马宪春;学习技术系统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董才生;社会信任的基础:一种制度的解释[D];吉林大学;2004年

10 黄汉平;拉康与后现代文化批评[D];暨南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健;雅克·拉康的文学伦理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吕莹莹;论毛姆的自由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雄贵;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品格证据之适用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刘凌;平凉供电公司绩效考评体系再设计与应用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5 林玲;工作价值观、人际沟通和组织承诺:台湾和大陆员工的质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白军鹏;高中生数学教育信念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佳佳;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批评在中国的发展与实践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飞飞;简易自我放松催眠缓解学习疲劳的脑电实验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四英;时间因素影响错误记忆的实验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宜琳;茨威格与施蛰存小说女性人物心理探析[D];江南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谷鹏飞;海德格尔美学思想成因再认识[J];唐都学刊;2005年05期

2 葛祥国;马国照;;浅谈后现代艺术的本质——基于马克思主义美学视角[J];山花;2011年14期

3 李沛;艺术是创造美的事业——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学习笔记[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2期

4 李欣复;艺术多重多级本质论——关于艺术单一本质论的争鸣[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5 王苏君;走向审美体验[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6 马龙潜,栾贻信;美学方法论和艺术本质观——从东、西方古典美学看艺术的审美本质[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7 张伟;康定斯基美学与艺术的本质[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8 张雪;试论海德格尔的美学思想[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9 胡友峰;;对形式的重新发现——论卡西尔的符号:形式美学[J];兰州学刊;2005年06期

10 张玉能;;德国古典美学的艺术论[J];长江学术;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韩书堂;;文化多元主义与美的本质问题:关于形式化的历史[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方国武;《淮南子》审美理想论[D];安徽大学;2002年

2 潘岗;老子的非主体美学[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3 曹千慧;弗洛伊德与荣格艺术观比较[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缪勇;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5 袁志;苏珊·朗格美学思想初探[D];延边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2868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2868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5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