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论中国美学史的核心与边界问题

发布时间:2017-12-14 08:06

  本文关键词:论中国美学史的核心与边界问题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美学史 审美 核心 边界


【摘要】:中国美学史的核心是审美,审美集中体现在艺术的审美活动中,并在艺术审美活动中建构了中国美学史的基本体系,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风格。然而,在中国古代,审美并未止于艺术,亦延及人生、社会和自然等诸多领域,因此,中国美学史的边界应当是人类社会一切生活以及与之相关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 哲学学院;
【分类号】:B83-092
【正文快照】: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自身核心问题及其研究领域的边界,但中国美学史这一学科却有些特殊,其核心问题和领域边界一直显得不十分清晰。本文试图就这一问题作一番粗浅的探索,以求教于同行。一探讨中国美学史的核心与边界问题,首先涉及美学这一学科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究竟是什么,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锐泉;;心如止水,贵者自贵——小议聊斋先生笔下胡四娘形象[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2 沃利青;;“移情”论与“意境”说比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3 姚爱斌;康德、叔本华崇高论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4 商原李刚;自然主义政治文化[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5 李华华;;从“道”的演变看三教融合[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6 尉利工;;论意、象、言的诠释学意蕴[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7 吕美生;孔正毅;;程朱理学的现代审视[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8 宛小平;;以中国传统智慧会通和消化康德的第三批判——牟宗三美学思想初探[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9 吴福友;吴根友;;论老庄道家的语言哲学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10 方国武;;从“物”的形式到“人”的形式——康德形式美论的理论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德安;米靖;;老子教育思想新识[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侯会明;;如何全面评价老子的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李长伟;韩钟文;;浅论康德的实践教育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陈立柱;;说“国必依山川"[A];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学术研究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唐晓岚;季建乐;赵玮;;老子哲学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思路的启示——以江苏省金坛市上汤新村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例[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6 何华珍;;“退婴”探源[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丁立群;;论人类学实践哲学——马克思实践哲学的性质[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上)[C];2005年

8 刘岸挺;;诗性的生命 审美的存在——三论《多余的话》[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二辑)[C];2008年

9 刘岸挺;;诗性的生命 审美的存在——三论《多余的话》[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二辑)[C];2009年

10 汪凤炎;;“德”的含义及其对当代中国德育的启示[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U,

本文编号:12871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2871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3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