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审美文化的世俗化流变

发布时间:2018-01-20 05:04

  本文关键词: 审美文化 世俗化 自然 神性 出处:《社会科学》2007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审美文化的世俗化指的是它作为一种巨大的文化符号体系由传统向现代的根本转变。一方面它表现为传统审美实践的基础——神性信仰和宗教文化的彻底解体,另一方面表现为当代审美实践无法无天的放肆与虚无。文章以个案考察的方式,在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及其审美实践的范围内,论述了审美文化的世俗化流变。
[Abstract]:The secularization of aesthetic culture refers to its fundamental transformation from tradition to modernity as a huge cultural symbol system. On the one hand, it represents the foundation of traditional aesthetic practice-the complete disintegration of divinity belief and religious culture. On the other hand,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secular evolution of aesthetic culture in the range of the aesthe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and its aesthetic practice.
【作者单位】
【分类号】:B83-0
【正文快照】: 审美文化的世俗化指的是它作为一种巨大的文化符号体系由传统向现代的根本转变。所谓“世俗化”是相对于“神圣化”而言的。从整体的精神意趣上看,传统的审美文化是神圣化的。我们知道,传统文化在整体上以宗教为基础,这里所谓的宗教具有非常宽泛的含义,它包括所有的“万物有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晓峰;;从“神圣”到“世俗”——当代审美文化的演变[J];青年文学家;2009年24期

2 王凤秋;;《棋王》:最本色的生命书写[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3 苑丽丽;;从元杂剧中看中国审美文化的演变[J];文学界(理论版);2010年11期

4 朱立元;应当正视的负面效应──略论市场经济下的审美文化建设[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5 吴新颖,吴岱霞;审美文化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J];求索;2004年05期

6 张振华;试论当代审美文化的大众传播特征[J];学术月刊;1997年04期

7 宋新军;社会转型期的经济文化和审美文化建设[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8 陈志昂;论审美文化的若干范畴[J];文艺理论与批评;1996年05期

9 刘雁琳;九十年代成人审美文化趋势[J];中国成人教育;1997年02期

10 郑海英;唐宋审美文化意识的嬗变──从“逸”的范畴谈起[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贻庭;;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世俗化趋势[A];社会转型与价值观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2 郭国祥;郭曙岩;;论中国文化的世俗化趋势及其健康发展[A];中国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杨安翔;;审美文化视野下的生态写作[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王栋;丁昶;;探寻设计与自然的和谐之道[A];中国建筑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蔡铁民;;天帝信仰世俗化表现形态[A];闽台玉皇文化研究[C];1996年

6 徐平;;世俗化的茶[A];茶与健康生活主题征文选[C];2004年

7 李瑜青;;论法治信仰与人格塑造的世俗化[A];理想·信念·信仰与价值观——全国理想信念与价值观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8 桂强;;景观美学的自律与他律[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涂兵兰;;翻译文学的俗化与消费接受[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李世雁;翟波;;建设生态伦理浅论——科技伦理的自然与社会走向[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海玲;发展与现代化的诠释[N];中华读书报;2003年

2 樊星;浅论80年以来文学世俗化思潮的演化[N];西藏日报;2001年

3 樊星;浅论一九八0年以来文学世俗化思潮的演化[N];西藏日报;2001年

4 上海大学宗教与社会学研究中心 李向平;“神圣化”或“世俗化”的双重悖论[N];中国民族报;2008年

5 江西省委党校副教授 王仕国;全球化与宗教的世俗化[N];中国民族报;2008年

6 胡连利;国家化与世俗化的矛盾[N];中华读书报;2003年

7 高志强;永不绝望[N];吉林日报;2003年

8 郭俊明;反崇高、世俗化与诗歌精神向度[N];山西日报;2006年

9 陈嘉明;现代性对哲学提出了什么样的挑战[N];光明日报;2008年

10 吕朝晖;旗帜问题阐述的新意及其价值[N];广西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德生;自由与控制—电子传媒时代的审美文化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2 高伟光;英国浪漫主义的乌托邦情结[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曹巧兰;城市审美形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曹永国;自然与自由[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陈卫华;论西方审美文化视野中的波希米亚精神[D];浙江大学;2008年

6 高俊林;现代文人与“魏晋风度”[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徐振杰;中国早期佛教造像民族化与世俗化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8 张媛;从清教徒到扬基[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赵闯;绿色政治的诉求与构设: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性世界[D];吉林大学;2007年

10 张鹏;大地伦理的诗意呈现[D];上海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水芬;生态美学与当代中国审美文化的价值倡导及建构[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2 靳雅茜;浅析后现代景观中的电视审美文化[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王晓波;怎样的日常生活,如何审美化[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游建荣;消费时代的意义生产[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张书进;论《世说新语》与魏晋士人的审美风尚[D];新疆大学;2008年

6 杨秀敏;论当下中国流行音乐的新趋势[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黄晶晶;审美文化视野中的电视剧艺术[D];厦门大学;2008年

8 毕京贞;中国当代审美文化世俗化的形态演变与特征解析[D];山东大学;2010年

9 刘强;中国当代审美文化下的张艺谋电影[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10 谢海长;华兹华斯美学:超越自然的人文主义思想[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4469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4469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9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