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中国审美文化的气质特征

发布时间:2018-01-20 18:58

  本文关键词: 中国审美文化 气质特征 女性化 气质类型 阴柔文化 中国美学 温柔敦厚 母性崇拜 逻辑推理 理性思维 出处:《思想战线》199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中国审美文化的气质特征仪平策在《中国文化研究》1996年第2期《母性崇拜与审美文化--中国美学溯源研究述略》一文中指出:从总体上看,特别是同西方比较,中国审美文化的气质特征大致可用“女性化”来描述。其一,,在审美文化的理想形态上,同西方较多阳刚和崇高之...
[Abstract]:The temperament characteristic of Chinese Aesthetic Culture is pointed out in the second issue of "Maternal worship and Aesthetic Culture" in 1996, "A brief account of the Origin of Chinese Aesthetics": from the general point of view. In particular, compared with the West, the temperament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aesthetic culture can be roughly described by "feminization". First, in the ideal form of aesthetic culture, it is more masculine and sublime than that of the West.
【分类号】:B83
【正文快照】: 中国审美文化的气质特征仪平策在《中国文化研究》1996年第2期《母性崇拜与审美文化--中国美学溯源研究述略》一文中指出:从总体上看,特别是同西方比较,中国审美文化的气质特征大致可用“女性化”来描述。其一,在审美文化的理想形态上,同西方较多阳刚和崇高之象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南;;明代北京审美文化的生成[J];中国文化研究;2011年03期

2 王小宁;;中国2010年贺岁片之“俗”与人性美的悖论——论中国当代电影的艺术真实性[J];电影文学;2011年14期

3 季荆菁;;从传统手工艺美术(宋、元、明、清)看中国人普遍的审美心理特点[J];大众文艺;2011年12期

4 黄怀璞;徐玉玉;魏微;;关于当代文化转型及审美文化的思考——兼论西部电视剧的审美创造[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马文君;;浅谈日常生活审美化对康德审美判断四契机的冲击[J];大众文艺;2011年14期

6 刘超;;论广告审美文化对传统艺术审美的消解[J];大众文艺;2011年15期

7 邓欢;杨洪林;;广告审美文化的审美嬗变与美学走向[J];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8 李震;;良渚审美文化中的玉陶、徽饰、墓葬及其江南特质[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刘萍;;电视科教节目中的媒介文化传播[J];文化学刊;2011年04期

10 柯汉琳;;德性审美文化的人性论基础与审美选择[J];学术研究;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健平;;论中国审美文化接受模式的大转换[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赵心宪;;邓小平文艺政策阐释的人学思路——兼评一种审美文化的社会控制理论[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3 杨安翔;;审美文化视野下的生态写作[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桂强;;景观美学的自律与他律[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陈伟;陈正勇;;20世纪早期中国流行歌曲的文学性[A];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杨玳Z{;;消费时代大众传媒的审美文化特质和创意产业发展[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姜志梅;吕洋;胡丽娜;;脑性瘫痪患儿气质特征分析[A];中国康复医学会首届儿童康复学术会议暨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第八届小儿脑瘫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8 姚文放;;新中国的三次“美学热”[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吴晓;;旅游景观展演与民间艺术的消费叙事——湘西德夯个案的文化阐释[A];湖南省美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杨岚;;新世纪中国审美文化发展的六大趋势[A];现代化的特征与前途——第九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山东大学 仪平策;追问中国审美文化的民族性[N];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李庆本;看上去很美[N];中国文化报;2001年

3 王静;探寻审美文化真谛[N];光明日报;2003年

4 王杰;“壮丽”的风采[N];光明日报;2008年

5 晓刚;在坚持中不断创新[N];中华读书报;2008年

6 黄力之;警惕贵族化、物欲化倾向[N];文艺报;2005年

7 许丙泉;唯美的审美文化研究[N];光明日报;2004年

8 晗宁;促进审美文化向现实拓展[N];中国文化报;2008年

9 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 姚文放;审美文化呼唤“中国经验”[N];社会科学报;2011年

10 ;在实践中提升上海审美文化[N];社会科学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巧兰;城市审美形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2 谭德生;自由与控制—电子传媒时代的审美文化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3 陈卫华;论西方审美文化视野中的波希米亚精神[D];浙江大学;2008年

4 李显杰;镜像“话语”——电影修辞格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5 李梅;先秦服饰审美文化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6 朱群;中国儿童电视剧的审美文化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9年

7 庞飞;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与审美风尚的变迁[D];山东大学;2005年

8 王彦章;公共领域的审美经验[D];山东大学;2007年

9 傅其林;阿格妮丝·赫勒审美现代性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10 李勇;媒介时代的审美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水芬;生态美学与当代中国审美文化的价值倡导及建构[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2 靳雅茜;浅析后现代景观中的电视审美文化[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王晓波;怎样的日常生活,如何审美化[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游建荣;消费时代的意义生产[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杨秀敏;论当下中国流行音乐的新趋势[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黄晶晶;审美文化视野中的电视剧艺术[D];厦门大学;2008年

7 刘强;中国当代审美文化下的张艺谋电影[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8 卢宁;赛博空间里的审美范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黄莉;论王家卫电影的后现代主义特色[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0 张璐;陕西扶风法门寺秘色瓷视觉文化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4492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4492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9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