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符号学美学辩护
本文关键词: 符号学美学 黑格尔 苏珊·朗格 艺术符号 出处:《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符号学美学属于美学的一个分支。美学中的符号指艺术符号。它是具有系统性、完整性的符号,又是具有形而上质的超越性符号。较早意识到这点的是德国的美学家黑格尔,而真正将符号学研究引入美学领域的是美国的符号学家苏珊·朗格。符号学美学理论解决了美在主观与美在客观认识上的矛盾,实现了美学从认识论向语言论的飞跃。
[Abstract]:Semiotic aesthetics belongs to a branch of aesthetics. In aesthetics, the symbol refers to the artistic symbol. It is a systematic and integrative symbol. It is the metaphysical transcendental symbol. It was the German aesthetician Hegel who realized this earlier. And what really brings semiotics into the field of aesthetics is the semiotics aesthetic theory of American semiotics, which solves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understanding of beauty. It realizes the leap of aesthetics from epistemology to language theory.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成人教育学院!陕西西安 710062
【分类号】:B83-069
【正文快照】: 自进入新时期以来,由于注意对国外美学、文艺学新的理论和新的方法论的引进,,美学与文艺学的研究曾经出现了一个从未有过的繁荣局面。它不仅使外国的精神文化在中国得到传播,而且也刺激和催生了中国本土文化和文学的滋长,以至使人们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言必称“方法”。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慕天;论世界4[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0年02期
2 赵炎秋;论文学形象的形成过程[J];中国文学研究;1999年04期
3 刘华军;;消费者选择理论的重构——品牌与数量选择的两步法经济分析[J];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周光凡;人类喜剧精神的衍变和价值取向[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年03期
5 田文强;语言陌生化与文学语言形式审美[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年03期
6 张云鹏;审美经验与审美对象——莫里茨·盖格尔美学思想研究之[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7 靳士雄,靳天倚;“纯化”+“表现”——对“不完全形”概念的探讨[J];世界建筑;2004年03期
8 马晨燕,费立凡;地图情感信息视觉传达设计[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5年04期
9 桑大鹏;论玄奥智慧与诗性感知[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0年02期
10 桑大鹏;论诗性智慧与艺术文本的创造[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天锐;;浅议贵州民族文化[A];布依学研究(之七)——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2 罗斯宁;;论辛弃疾词中菊花和鸥鸟的意象[A];2003中国上饶辛弃疾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高坚;高红艳;;新闻理论研究中的方法论试探[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4 江耘;;香港电视新闻之特点分析[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5 胡飞;喻晓;;论设计的客观性[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6 肖湛;许海;;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论音乐和其他艺术的区别[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程晓曦;单军;;地域性城市设计与研究的逻辑理念——以青海省海南州恰卜恰镇城市设计为例[A];2007中国民族和地域特色建筑及规划成果博览会、2007民族和地域建筑文化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王治敏;俞士汶;;人称代词和名词的歧义消解研究[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于文轩;;论水权交易制度之法学性质及其经济学依据[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10 施栋琴;;从篇章的角度看汉语的“名-代/代-名”同位结构[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伟;返回艺术的生存之源[D];四川大学;2006年
2 唐英;消费时代电视广告审美特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3 屈健;“长安画派”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4 李涛;美、日百年动画形象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5 徐伟东;在乌托邦的祭坛上[D];吉林大学;2007年
6 郑慧霞;卢仝研究(Ⅱ)[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吴学平;王尔德喜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8 梅红;《读者》的品牌及审美分析[D];四川大学;2006年
9 钟琛;消费文化语境中的“媒介文学事件”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10 颜同林;方言与中国现代新诗[D];四川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剑飞;碎片·宇宙·裂缝[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2 陈秀容;提高中学生写作语言素养的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3 张静;古典诗歌艺术研究四题[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4 揭敏;江西红色旅游网站界面情感化设计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5 张彦;论中国现当代汉语诗歌的造型艺术[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6 沈姗姗;沿海地区会展建筑外部形态设计手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7 朱琪;指挥动作的符号体系[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8 王艳菲;伍尔夫小说的个人化叙事与非个人化叙事[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9 胡小兵;从接受理论谈《浮生六记》中意象的传递和翻译[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10 刘济红;叙述者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知水;信息论美学评介[J];哲学动态;1986年04期
2 涂伦;介绍几部美学方法论名著[J];中国图书评论;1987年02期
3 王一川;;体验与形式——西方体验美学论体验的艺术世界[J];文学评论;1988年03期
4 刘明琪;;语言、艺术的同构与异质[J];读书;1989年11期
5 丁晓虹;;论汉字系统的混杂性[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2期
6 李春青;论艺术沉思[J];求索;1990年06期
7 郭外岑;中国文艺本体结构论[J];文艺研究;1990年06期
8 周来祥 ,陈炎;当代西方美学的内在张力——从《当代西方美学思潮评述》谈起[J];中国图书评论;1990年04期
9 王德颖;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和文艺学当代形态建设——兼评《走向当代形态的文艺学》[J];东岳论丛;1990年06期
10 李兴武;也谈当代西方美学的内在张力——兼答周来祥和陈炎三先生[J];中国图书评论;1990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詹斌;解构的欢愉[N];青海日报;2003年
本文编号:14548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454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