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之维:审美本质“社会派”理论评述
本文关键词: 审美本质 布罗夫 斯托洛维奇 认识论 价值论 出处:《励耘学刊(文学卷)》2005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1950年代苏联关于审美本质的讨论,标志着苏联马克思主义文论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它由长期以来对文艺的简单化和片面化的理解,转入了更广泛的视野中进行阐释。其中社会派理论在这一讨论中影响最大,其主要代表人物为亚·布罗夫和列·斯托洛维奇,前者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框架中重新审视了艺术的本质,而后者则将这一问题在价值论层面上进行考察,对马克思主义主流文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Abstract]:The discussion on the essence of aesthetics in the Soviet Union in the 1950s marked a new stage in the development of Marxist literary theory in the Soviet Union, which has long been a simplistic and one-sided understanding of literature and art. The socialistic theory was the most influential in this discussion, and its main characters were Yar Brov and Leh Stolovich. The former reexamines the essence of art in the framework of Marxist epistemology, while the latter makes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mainstream Marxist literary theory.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教育部社科研究中心;
【分类号】:B83-05
【正文快照】: 1950年代,苏联文艺理论界爆发了关于“审美本质”问题的大讨论,围绕着讨论的展开,苏联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进人到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是在2O世纪30、40年代苏联美学家、文论家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相关理论遗产的研究有了更为广泛和深人的进展的基础上发生的。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力永;马克思与海德格尔批判形而上学的根本差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张鸣年;“文化”与“文明”内涵索解与界定[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何根海;大禹治水与龙蛇神话[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4 刘鹏;当代工人阶级先进性问题探讨——论工人阶级的新变化和马克思工人阶级先进性理论的生命力[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5 孙显元;“以人为本”的社会结构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6 张传开;古希腊哲学范畴发展的历史和逻辑[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7 唐建生;关于可持续发展观的伦理思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8 潘德荣;回顾与反思:关于马克思主义诠释学的探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9 张跃进;论农村土地使用权资本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10 陈爱萍;马克思“市民社会”概念的演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鑫;论邓小平的发展观及其在中国的实践[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2 陈斌;私营经济发展论[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3 申建中;民事再审程序改造及再审之诉建构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4 兰天山;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5 曾祥正;信息网络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6 王强;市场导向下的中国农业发展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7 赵明;近代中国的自然权利观[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钟庆才;人力资本产权与实现机制分析[D];暨南大学;2002年
9 冯颜利;论全球发展的公正性[D];苏州大学;2002年
10 何伟;区域城镇空间结构及优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惠君;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模式[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黄薇;“债转股”的进退机制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3 刘德霞;清末新政工商改革述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4 彭金柱;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变迁理论的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01年
5 童伟;论文学价值[D];扬州大学;2001年
6 肖江;生态科学观及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构建[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7 冷小青;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环境道德建设[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8 刘卫军;证券市场风险的法律控制[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9 向玉贞;合作道德教育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10 许学征;翻译是文化交流的媒介[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靳义增;论文学的审美本质[J];南都学坛;1993年01期
2 马龙潜;从艺术与科学、伦理的关系看艺术的审美本质[J];文史哲;1983年02期
3 杨希顺;生命本体与审美本质——兼谈“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0年01期
4 郭绍明;王文青;;闪烁思辨灵光的美学思想——庄子美学思想中的几个辩证因素[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年03期
5 谭容培;美是生命自由的诗性升华[J];江海学刊;2005年06期
6 马建辉;王志耕;;社会之维:审美本质“社会派”理论评述[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7 孙正荃;艺术审美本质的若干思辨[J];学术论坛;1990年02期
8 周来祥;艺术审美本质的几个问题[J];江汉论坛;1982年11期
9 吴留英;艺术的审美本质[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5期
10 鲁原;艺术的审美本质[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刘成纪;生态学时代的新自然美学[N];光明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周维山;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中国当代美学[D];山东大学;2007年
2 刘继平;周来祥和谐自由论美学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3 张海燕;牟宗三美学思想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卢志强;“消逝美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代娜;康有为美学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刘军平;洪毅然美学思想的演变轨迹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4573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457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