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赫尔德与中国近代美学

发布时间:2018-02-15 20:10

  本文关键词: 赫尔德 浪漫主义美学 移情 出处:《现代哲学》2008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关注的问题是中国近代学者如何提及、论述、介绍、理解德国近代学者赫尔德的美学思想,特别是其美学思想中的所谓移情说。通过梳理中国近代美学学者对赫尔德的认识来看现代中西文化互相激荡的过程中德国哲学特别是美学思想如何进入中国美学话语圈。本文认为王国维在学习日本哲学著作过程首先接触到赫尔德。但蔡元培首先讨论了感情移入理论。后来吕澄、黄忏华等人通过日本学术了解到赫尔德的美学思想。而真正全面介绍移情思想和赫尔德美学思想的学者是留学欧洲的学者如朱光潜、宗白华等学者。而赫尔德的美学思想与其艺术史研究分不开,这一方面则反映在李长之的著述之中。
[Abstract]:This paper is concerned with how Chinese modern scholars mention, expound, introduce and understand the aesthetic thoughts of German modern scholar Herd. Especially the so-called empathy theory in his aesthetic thought. By combing the understanding of Herde by the Chinese modern esthetics scholars to see how German philosophy especially aesthetic thought entered Chinese aesthetics in the process of moder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agitating each other. Discourse Circle. This paper holds that Wang Guowei first came into contact with Hurd in the course of studying Japanese philosophical works. However, Cai Yuanpei first discussed the theory of emotional transference. Huang Jianghua and others learned Holder's aesthetic thought through Japanese academy.And the scholars who really introduced the empathy thought and Herde's aesthetic thought were scholars studying in Europe, such as Zhu Guangqian. Zong Baihua and other scholars, while Herd's aesthetic thought is closely related to his study of art history, which is reflected in Li Changzhi's writings on the one hand.
【作者单位】: 西来大学;
【分类号】:B8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陈怀宇;;陈寅恪与赫尔德——以了解之同情为中心[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张玉能;赫尔德与狂飚突进的浪漫主义美学思潮[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刘悦笛;;美学的传入与本土创建的历史[J];文艺研究;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桑农;宗白华美学与玛克斯·德索之关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2 朱志荣;论宗白华美学思想的贡献[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3 陈育德;画形于无象 造响于无声——论音乐与绘画之通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4 杜绣琳;论《四体书势》中势的生命意蕴[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5 周乔建;静照与飞动——论宗白华的艺术哲学[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6 冯柯;试论视觉传达设计中“空白”留取的艺术价值[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7 张广智;西方文化形态史观的中国回应[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8 朱永春;陈林清;;福州近代佛教建筑传承的文脉现象[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5期

9 贺志朴;;审美教育和人类精神家园的建设[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张应中;宗白华小诗的生命意识[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施旭升;;阴阳与虚实:京剧艺术的辩证法[A];京剧与中国文化传统——第二届京剧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圣林;现代汉语若干句式的语篇考察[D];复旦大学;2004年

2 徐新建;民歌与国学[D];四川大学;2002年

3 李家成;关怀生命[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钟以俊;美学视野中的学校教育及其变革[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田湘波;中国国民党党政体制剖析1927-1937[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许龙;钱锺书诗学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7 刘长庚;马克思的感性理论与美学问题[D];复旦大学;2004年

8 刘泽民;试论实践存在论的美学思考方式[D];复旦大学;2004年

9 伍明春;现代汉诗的合法性研究(1917-1926)[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李如密;教学美的价值及其创造[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雁华;诗化人生的现实栖地[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张爱武;宗白华生命美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俞燕;“诗与真”的不倦探索[D];安徽师范大学;2002年

4 薛荣莉;徜徉在学术与人生的诗意境界[D];暨南大学;2002年

5 余学玉;由理性向非理性过渡的桥梁[D];安徽大学;2002年

6 张兰英;民国时期四川农村土地制度[D];四川师范大学;2002年

7 黄世坤;近代日本与华夷秩序的崩溃[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8 史爱兵;宗白华对中国艺术学的几点重大贡献[D];河北大学;2003年

9 王茜;古典审美理想的守望者[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10 刘思华;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与少年中国学会[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怀宇;白璧德之佛学及其对中国学者的影响[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玉能;赫尔德与德国启蒙主义美学[J];武汉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2 凌继尧,季欣;浪漫主义美学与艺术学的理论思考[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3 凌继尧,季欣;浪漫主义流派和浪漫主义美学[J];艺术百家;2005年02期

4 强东红;;审美人类学:超越浪漫主义的美学[J];柳州师专学报;2010年01期

5 赵立坤;;论卢梭浪漫主义美学[J];求索;2006年01期

6 王杰;审美幻象问题与心理学解释[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1期

7 王杰;古代神话与现代美学——学习马克思《人类学笔记》中的美学论述[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1期

8 张海平;;走向雅典:德国启蒙运动美学的主导思潮[J];文艺研究;1996年04期

9 陈文忠;;论泰纳的艺术哲学[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0年04期

10 汤龙发;;马克思猜破了美学上的斯芬克司之谜[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确;;论美学的人间性[A];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本文编号:15137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5137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3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