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当代美育建设的使命
本文选题:中国美育 切入点:使命 出处:《社会科学家》2004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美育不能代宗教,美育不能无视世俗化、技术化、权利化等问题的侵袭,它应当在以信仰为根基的基础上,注重人的心灵的启蒙、注重人的听觉能力的解放,注重美育的真实、纯粹和总体性的意义。只有这样,中国当代美育建设,才能矫正西方实利主义等思潮的影响,才能补救经济技术时代给美育带来的亏欠,才能建设健康、全面的中国美育,才能为建设中华民族的小康社会带来强大的推动力。
[Abstract]:Aesthetic education cannot represent religion, and aesthetic education cannot ignore the invasion of secularization, technicalization and right. It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enlightenment of human mind, the liberation of human auditory ability and the truth of aesthetic education on the basis of belief.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correct the influence of western positivism and other trends of thought, remedy the deficit brought about by the era of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education, and build a healthy and comprehensive aesthetic education in China. Ability to build a well-off socie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 to bring a strong impetus.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B83-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万书元;听觉艺术的美学表述[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2 刘恒健;论美学的转型——新世纪中国美学之展望[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萌;论电视传播在当代文化发展中作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2 杨芳;;论现代水墨的精神特质[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3 徐文策;;转型期大众传媒失范前因透视[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潘啸龙;《诗经》抒情人称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5 王文科;经济全球化、全球问题与全球伦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6 王金龙;生活经验转化为审美经验的心理功能分析[J];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01期
7 田文林;抗拒与变迁:中东经济现代化的多维透视[J];阿拉伯世界;2001年03期
8 何池友;精英文化对大众文化的审美范导作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9 穆亚一;消费异化的产生与危害[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10 高星海,,江丛林;舞蹈与相似[J];鞍山钢铁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韦路;严燕蓉;;媒介:讯息还是权力?——对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的再思考[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2 张翼;;市民社会的叙事宝典——评DV的文化传播意义[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3 贺建平;;消费社会的炫耀性消费与广告的意义建构[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4 岳永杰;;论信息化时代下的伦理建设[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胡飞;喻晓;;论设计的客观性[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6 王天锐;;浅议贵州民族文化[A];布依学研究(之七)——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7 杜云南;;城市·消费·文学·欲望[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童世骏;;资本的“文明化趋势”及其内在限制[A];上海社科院马克思主义创新论坛2007论文集[C];2007年
9 赵慧珍;陈玉洪;;从《野鹅》看清教伦理的负面影响[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程晓曦;单军;;地域性城市设计与研究的逻辑理念——以青海省海南州恰卜恰镇城市设计为例[A];2007中国民族和地域特色建筑及规划成果博览会、2007民族和地域建筑文化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凤亮;诗·思·史:冲突与融合——米兰·昆德拉小说诗学引论[D];暨南大学;2001年
2 刘学军;超越传统——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文化走向[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3 常晋芳;网络哲学引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4 张军;人的发展的历史形态及其当代意蕴[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5 刘君栩;资本与生产力关系的哲学审视[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6 张君仁;花儿王朱仲禄[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7 毕世响;乡村生活的道德文化智慧[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8 陈共德;互联网精神交往形态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9 吕坤良;网络言论传播引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10 赵雪纲;论人权的哲学基础[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莉;论中国大众文化的后现代表征[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朱玉玲;集体主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云南师范大学;2000年
3 刘洁;神理与诗情——论船山诗学的超越本质[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4 高健;康德的启蒙思想及其对德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5 史晓玲;美国六十年代反文化运动透视[D];苏州大学;2001年
6 孙丽巍;“主体性”视野下的康德、克罗齐美学思想[D];黑龙江大学;2001年
7 白旭东;现代西方文化的哲学反思与当前主导文化精神的确立[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8 李炜;大众文化视野中的池莉现象[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9 刘水平;精英艺术:神的诞生与隐退[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10 杜娟;死与变:论弗·伍尔夫小说中的存在意识[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恒健;生存美学的三重超越[J];社会科学研究;1997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盖光;论生存视域的深绿色“觉解”[N];文艺报;2004年
2 金雅;梁启超与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N];文艺报;2004年
3 主讲人 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教授 叶朗;学会审美人生才会完整[N];新华日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汤杰英;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美育发展主要区域特点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张建中;论陶行知的生活美育理论及其当代启示[D];贵州大学;2007年
3 邢晋;由《美育》杂志看李金发美育思想[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4 赵奎;当代美育理论建构的现实背景和理论基础[D];西南大学;2010年
5 刘友洪;杜威儿童美育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033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603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