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论美育和创新思想的内在逻辑关系和实践价值

发布时间:2018-03-24 22:18

  本文选题:美育 切入点:形式 出处:《新疆社会科学》2008年01期


【摘要】:人类文明的事例佐证着审美与创新两种思维的相关机制,两者都凭形式把握世界。审美对形式进行的直觉、模拟、前瞻和超越,为创新悬置了前导性目标。美的形式所具有的秩序与结构既是与理性的相通之处,也是感悟命题、发现创意、酝酿新事物的过程。审美以透视本源的规则、感悟世界整体图景而指向人类生存的总目的,并昭显着审美思维的潜在价值,据此科技与人文、理性与感性、理科与文科之间的鸿沟须弥平,传统的教育观、认识论需要更新。
[Abstract]:Examples of human civilization related mechanism of aesthetic thinking and innovation of the two, both with the form of aesthetic form to grasp the world. Intuition, simulation, looking for innovation and transcendence, suspension of leading goal. Order and structure is the form of beauty is rational and common, is also feeling the proposition the creative process, found, brewing new things. The origin of the aesthetic perspective of general rules, objective picture of the world and to the overall understanding of human existence, and have significant potential value of aesthetic thinking, according to science and humanity, sense and sensibility, the gap between science and arts, the flat,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of Education, epistemology needs to be updated.

【作者单位】
【分类号】:B8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朱法良;对全面开发人脑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1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倪梁康;“智性直观”在东西方思想中的不同命运(2)[J];社会科学战线;2002年02期

2 倪梁康;“我思故我在”及其现象学的解析与重构[J];开放时代;1999年02期

3 张公善;海德格尔美学的历史地位及当代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4 李霞;论儒道生命观的理性精神及其历史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5 芮必峰;人际传播:表演的艺术——欧文·戈夫曼的传播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6 王艳;谢军;;责任问题的价值论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7 王列生;主体缺席的概念晚餐——关于当代文学批评失态的一种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8 方军;海德格尔的真理观——兼谈一种思维方式的革命[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9 李永东;现代家族小说的“围城”叙事[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10 荣先林;;真善美及其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诠释[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思齐;;论辛弃疾的接受美学思想[A];2003中国上饶辛弃疾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书俊;选择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2 音正权;刑法变迁中的法律家(1902--1935)[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3 周宁;独白的心理学与对话的心理学——心理学的两种话语形态[D];吉林大学;2004年

4 李新曦;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的素质塑造[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5 赵海峰;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6 尹维真;论社区建设中的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创新[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7 罗清旭;批判性思维理论及其测评技术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8 刘惊铎;道德体验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9 胡波;社会理想境界论纲[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10 费多益;论科学的合理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毛明;魏晋玄学“自然”概念的美学解读[D];四川师范大学;2003年

2 马颖;情绪影响小学高段学生语文快速阅读质量的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陈迎年;海德格尔存在论差异中的世界[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4 刘宁;评价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5 徐云知;近20年语感及语感教学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6 邓红;论威拉·凯瑟拓荒小说中的死亡意象[D];暨南大学;2001年

7 刘劲杨;现代创新理论与地矿科技攻关创新模式探析——以国家科技攻关305项目为例[D];成都理工学院;2001年

8 吴秀霞;论人的主体性及主体性道德人格的构建[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9 肖勇;知识经济思想的产生、发展与知识经济学的构建[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10 李世讴;管理文化的反思与前瞻[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董奇,陶沙;论脑的多层面研究及其对教育的启示[J];教育研究;1999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新市;;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现状及对策探索[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彭强民;;论审美生态中的美育家丰子恺[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端午;;厦门大学关于当前美育状况的思考[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韩德民;;个性意识、想象力与同情心——有关美育属性的功能性界定[A];“和谐社会中的美学与高校美学教育”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邵同;;毛泽东早期美育思想[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七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92年

4 李道刚;;通往内心之路——孔子美育目的论[A];《国学论衡》第一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1998年

5 何齐宗;;先秦儒家美育思想探讨[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李奇茂;;由视觉审美观点剖析现代伦理生活[A];海峡两岸道德发展论[C];2008年

7 张传燧;;论玄学与魏晋南北朝审美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周扬同志在全国美学会议前的讲话要点[A];中华美学学会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简报[C];1980年

9 韩书堂;;文化多元主义与美的本质问题:关于形式化的历史[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潘智彪;;美育与人的审美需要[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楼昔勇;倾心尽力为美育[N];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 邓军海;美育三阶:善感、趣味与境界[N];光明日报;2010年

3 蔚志建;“继续”美育与和谐社会[N];光明日报;2005年

4 周星;美育应走向审美情感教育[N];学习时报;2006年

5 《戏曲艺术》编辑部主任,,复旦大学博士后 陈友峰;正确认识“美育”[N];中国艺术报;2008年

6 王宏超;蔡元培的美育思想[N];光明日报;2005年

7 王毅 傅晓微;“充实之谓美”是儒家美论么?[N];文艺报;2005年

8 曹晖;警惕视觉文化对美育的负面影响[N];光明日报;2009年

9 代丽丹;中国化的审美与基督教[N];中国民族报;2002年

10 曾永成;“充实之谓美”的本义阐释和美学问题[N];文艺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江涛;中国传统节日的美学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汤杰英;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美育发展主要区域特点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吴匕;美善相乐[D];贵州师范大学;2002年

3 赵晓冬;王国维美育思想的精神内核及其当代价值[D];贵州大学;2006年

4 崔悦;当代中国审美泛化问题研究[D];新疆大学;2007年

5 曲丽娟;美育与现代审美人格重塑[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6 傅前景;当代中国农民审美心理特点及审美文化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7 王振君;卢梭的美育思想及其当代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赵宗泽;近三十年王朝闻美学思想研究的问题阈[D];西南大学;2008年

9 吴玉洁;蔡元培美学思想的价值论取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神慧;美育:与众声协奏——当代美育与大众媒介文化[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6602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6602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f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