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美学:后退、前进与分化

发布时间:2018-03-25 00:09

  本文选题:概念艺术 切入点:审美愉悦 出处:《世界哲学》2011年05期


【摘要】:与20世纪艺术界和艺术理论界对美和审美经验的拒斥不同,在当前的社会生活和思想研究中重新兴起了对美学的兴趣,人们再次关注起美的观念和对象的审美属性等问题。当其他领域正迅速地向美学复归时,哲学美学确实会发生分化。首先,在以分析为基础的趋向和以历史为基础的趋向之间有一种方法上的分化。其次,更为根本的是在作为经验研究的美学和作为艺术哲学的美学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不断扩大的分化。
[Abstract]:Different from the rejection of beauty and aesthetic experience by the art circles and art theorists in the 20th century, the interest in aesthetics has re-emerged in the current social life and ideological research. People are once again concerned about the concept of beauty and the aesthetic attributes of objects. When other fields are rapidly returning to aesthetics, philosophical aesthetics does diverge. First of all, There is a division of methods between trends based on analysis and trends based on history. Secondly, there is a growing division between aesthetics as an empirical study and aesthetics as a philosophy of art.
【作者单位】: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跨文化研究院;
【分类号】:B8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晓杰;崔永光;;纳博科夫密码:审美愉悦背后的道德内涵[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年05期

2 阿列西·埃尔耶维奇;席格;;艺术:死亡抑或终结?[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 朱立元,刘旭光;从海德格尔看中西哲学美学的互动影响[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4 李家君;;论中国观众对韩国电视剧接受与审美愉悦性[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5 邢庆华;;设计美学与哲学美学的时空叠置[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8年05期

6 冷炎;;电视散文的音声化与文本画面的审美愉悦[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谢宏声;;话语·造型的博弈:概念艺术、观念艺术的两难困境[J];艺术探索;2010年02期

8 王俊;;论西方现代哲学美学思想的主题——以晚期海德格尔诗意的思想为例[J];湖南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9 易英;;八十年代美国艺术一瞥[J];世界知识;1988年19期

10 薛富兴;李泽厚实践美学的特征与地位[J];湖南社会科学;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瑾;;音乐的功能、价值与本质[A];2003’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李永新;;身体是审美意识形态的物质基础——伊格尔顿审美意识形态理论中的身体问题[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3 刘家友;;中国传统美学的审美心理描述质性初探——中国传统美学在中西文化相碰撞初期何啻转向心理美学而未转向哲学美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王齐洲;;《西游记》的风格与乐文化的转型[A];首届《西游记》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5 赵婧;;“读图时代”是真实存在还是拟态环境[A];中国编辑研究(2006)[C];2007年

6 潘啸龙;;论文学作品的“多义性”[A];安徽文学论文集(第2集)[C];2004年

7 葛新德;;新闻摄影不是摄影艺术的属类——对新闻摄影学的再认识[A];过程论与新闻摄影——1988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论文集[C];1988年

8 李锐;;生生不息 奋斗不止——论毛泽东诗词中的审美思想[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六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成立1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9 牛向中;;浅谈高中美术鉴赏的课堂教学[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美术专辑)[C];2006年

10 刘文富;张德智;;语文教师的审美能力与语文教学[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劳承万;康德先验哲学美学及其研究[N];社会科学报;2001年

2 陈坚;有所坚守[N];光明日报;2006年

3 深圳商报记者 徐明天;康佳“群星”闪耀高交会[N];深圳商报;2006年

4 魏勇;康佳“群星”炫酷亮相 闪耀高交会[N];国际商报;2006年

5 王丽静;康佳的设计化生存[N];中国联合商报;2007年

6 薛晓源;诗意的栖居[N];学习时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王平;要多研究艺术的形势[N];美术报;2003年

8 于平;审美效益、艺术规律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N];光明日报;2008年

9 董学文邋李志宏;文艺的审美功利性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N];文艺报;2008年

10 王凡华;灾难报道中的审美价值和情感呈现[N];中华新闻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赵玉;道家与儒家的生态观与审美观[D];山东大学;2006年

2 彭兆荣;仪式谱系:文学人类学的一个视野[D];四川大学;2002年

3 王佩环;景观概念设计中审美重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永辉;康德哲学美学与中国心性哲学[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史菡菡;洞烛心灵的暗夜旅途:从主题角度探寻斯蒂芬·金恐怖小说的艺术魅力[D];天津理工大学;2007年

3 张素凤;论《推销员之死》的悲剧美[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4 宣圆圆;我国上古时期祭祀文化之乐舞精神[D];上海戏剧学院;2009年

5 刘志成;特色景观的审美心理表现形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王清敏;步入澄明之境—对旅游活动的美学思考[D];贵州大学;2007年

7 叶幼天;网络境域中的视觉艺术符号及审美分析[D];湖北美术学院;2007年

8 王彬彬;康德审美愉悦论中的自由问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9 蓝国桥;“逻辑—心理”结构[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10 刘可文;恐怖镜像的审美愉悦[D];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606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6606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6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