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论马克思“人化的自然”思想的美学意蕴

发布时间:2018-03-30 05:18

  本文选题:马克思 切入点:“人化的自然” 出处:《学习与探索》2008年02期


【摘要】:依据马克思人化自然的思想,在人化自然活动中"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因而这种活动在使人的各种能力不断获得发展和提高的同时,也使人的审美能力不断获得发展和提高。"人化的自然"具有各种形态,其中也包括审美对象形态。由于作为审美对象形态存在的人化的自然兼具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的丰富形式和内涵,就使它对人具有综合的审美意义,因而其意义就更全面、更深刻、更强烈。
[Abstract]:According to Marx's thought of humanization of nature, "man also builds according to the law of beauty" in the activity of humanization of nature, so this kind of activity makes people's various abilities continuously develop and improve at the same time,Also causes the person's esthetic ability to obtain unceasingly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enhancement.The humanized nature has various forms, including the aesthetic object.Because of the natural beauty, the rich form and connotation of artistic beauty and social beauty, the humanized nature as an aesthetic object has comprehensive aesthetic significance to human beings, so its significance is more comprehensive, profound and intense.
【作者单位】: 上海东华大学旭日管理学院
【分类号】:B8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德民;李泽厚与20世纪后半期中国美学[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2 袁吉富;社会发展代价理论建构的四个哲学维度[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3 杜荣芳;;从《简爱》中的爱情与婚姻看两性关系中女性的屈从地位[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10期

4 陈翔勤;黑格尔与当代艺术命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5 何中华;;实践唯物主义的奠基之作——再读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J];东岳论丛;2006年03期

6 周鸿;创新教育价值论[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7 徐英;学术研究:功利性抑或超功利性?[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8 张迎霞;英语教学呼唤艺术性[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S4期

9 吴俊;钱钟书对莱辛《拉奥孔》的超越——兼评对钱钟书学术成就的贬低[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10 陈金全;试论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的性质与特征——以西南少数民族习惯法为中心的分析[J];贵州民族研究;2005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长庚;马克思的感性理论与美学问题[D];复旦大学;2004年

2 王圣育;近代乡村自治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3 李波;审美情境与美感[D];复旦大学;2005年

4 蒲若茜;族裔经验与文化想像[D];暨南大学;2005年

5 赵庆杰;家庭与伦理[D];东南大学;2005年

6 陈全黎;现代性的美学话语:批判理论与实践美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宏峰;礼乐张力下的音乐体认[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8 闫国芳;乡土社会视阈下的花儿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9 金兵;文学翻译中原作陌生化手法的再现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10 陈聪发;中国古典美学清范畴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婧;世界交往新潮与中国主动走向世界机遇的错失:1760—1840[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王晨;黄氏宗族客家住屋型制与文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3 刘衍军;唐代节俗诗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4 洪连清;中学《体育美学》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朱曦东;利益动力作用探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李刚;透过异化来解读现代人类生存矛盾[D];吉林大学;2005年

7 陈光玖;长拳第二套国际竞赛套路空间结构分析[D];四川大学;2005年

8 胡伟;论荀子的“礼法”法思想及其现实意义[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孙冬梅;论社会协调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D];郑州大学;2005年

10 朱剑;“道”在中国山水画中的审美映现[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国华;;论美小札[J];艺术·生活;2000年01期

2 张冰;;从艺术生产到符号消费——论波德里亚对马克思美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王和丽;南树霞;;《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美学解读[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08期

4 王世德;;刘再复论李泽厚美学思想的重大意义——读刘再复新著的心得体会[J];美与时代(下);2011年07期

5 杨春时;;审美是自由的生存方式[J];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04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邹其昌;;美学与知识经济时代[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2 齐大卫;;“最大的美”——世纪“审美之维”[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3 张伟;;类美学论纲[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徐书城;;《美学大纲·序》[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5 王济民;;毛泽东的审美趣味[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七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92年

6 ;生态美学的几个问题[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陈晓春;熊良智;;从中国传统本然美学看实践美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8 周怡;;复归意识·山水审美及其文化解释[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应必诚;;《巴黎手稿》与美学问题[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龚举善;;转型期美学的现代化行程[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高建平;“和谐美”思想的发展与当代中国美学的选择[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2 钱竞;一位在左翼营垒中具有独立个性的美学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3 高建平;“和谐美”思想与社会理想[N];人民政协报;2007年

4 中共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 申维辰;构建时代之美[N];光明日报;2008年

5 刘晓燕;作为马克思后学的阿多诺[N];中华读书报;2002年

6 黄力之;审美抗御“物欲症”[N];人民日报;2010年

7 白兰;魅力哲学[N];内蒙古日报(汉);2005年

8 蔚志建;“继续”美育与和谐社会[N];光明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长庚;马克思的感性理论与美学问题[D];复旦大学;2004年

2 张正江;中华人民共和国美育的命运[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华强;走向美的生活[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 李琳;审美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袁志准;日常存在与审美灵境[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4 马冰初;席勒美育思想的发展及其现实意义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5 刘汉芸;从人性和谐美论席勒活的形象美学[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6 刘樝;商品的审美价值论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7 王芳;论马尔库塞的解放美学[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进;自我的转化与审美主体的生成[D];贵州大学;2006年

9 顾颉;多重叠合的审美幻象的生产机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倩;简论李泽厚的美学思想[D];新疆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6845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6845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6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