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自然美学的基本谱系

发布时间:2018-03-31 15:04

  本文选题:自然美学 切入点:介入美学 出处:《世界哲学》2008年03期


【摘要】:自然美学在诸多层面展开了自身的理论体系。"介入美学"将自然审美与艺术审美统统纳入到动态的"介入"的模式当中,并以此来拒绝非功利的传统思想。环境形式主义则是一种关于自然环境的审美鉴赏和评价的形式主义,"肯定美学"却反对这种环境形式主义,并认定传统艺术对象与自然环境之间的核心差异,就在于艺术品是以某种形式而获得框架的或者被限定的,而自然环境则不然。这就相应地决定了自然鉴赏模式的各种差异,"自然作为自然"的鉴赏模式就在其中得到了推崇,而审美判断是否建基在拥有客观性的适宜自然对象之上的争论也已展开。
[Abstract]:Natural aesthetics has developed its own theoretical system at many levels. "interventional aesthetics" brings natural aesthetics and artistic aesthetics into the dynamic mode of "intervention". Environmental formalism is a formalism about the aesthetic appreciat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but "positive aesthetics" is opposed to this kind of environmental formalism. And that the cor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raditional art object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is that the art works are framed or limited in some form. But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is not. This correspondingly determines the various differences in the natural appreciation model, in which the appreciation model of "nature as nature" is respected. And whether aesthetic judgment is based on an objective and suitable natural object has also been debated.
【作者单位】
【分类号】:B83-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静洁;;研究·鉴赏·创新——评新闻鉴赏辅助教程丛书[J];新闻传播;2005年05期

2 潘永辉;;文艺创作与审美鉴赏的人性论基础——以若干美学范畴为例[J];名作欣赏;2007年02期

3 刘腾;;古诗教学及审美鉴赏素质培养[J];文学教育(下);2007年04期

4 高小康;活的历史与活的美学——论吴调公的中国文艺美学史研究方法[J];文学遗产;2003年04期

5 康林;形式结构分析:审美鉴赏的深化[J];名作欣赏;1987年05期

6 陈良运;论唐代诗选家的审美鉴赏批评[J];阴山学刊(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7 史鸿文;宋代审美鉴赏论阐解[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8 郭燕华;英语教学中美育实施的途径[J];武汉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9 檀华武;王章材;;文学审美鉴赏下的语文教学[J];文学教育(下);2007年10期

10 雍晴;唐雪莲;;美化的预谋——现代媒介审美初探[J];艺术教育;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田建业;潘强;;浅析建筑与人文和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以济源市旧街道改造为例[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李军;王江萍;徐轩轩;;规划中的功能秩序与自然生态环境[A];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学术论文集(2000-2001年卷)[C];2002年

3 杨芷英;;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时代课题:精神绿色——兼论人与自然环境之和谐[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曾小月;;生态批评视野中的狄更斯小说研究[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董雪峰;张鹏举;白丽燕;白雪;;浅析内蒙古藏传佛教寺庙选址[A];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学术年会暨第二届民族建筑(文物)保护与发展高峰论坛会议文件[C];2008年

6 曾洪立;;与“自然”融合——秀起堂VS落水山庄[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09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钟宁;;公路景观设计应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A];中国公路学会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李林;寇贵德;;神东矿区生态保护技术措施[A];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2005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9 刘晓霞;邱建辉;王和平;刘保健;王骜;刘宇杰;张敏;;模拟自然环境状态下聚乳酸的降解性能研究[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陈玉明;李建军;孙光;齐冬云;;胜利油田滩海工程建设中的环保措施研究[A];中国水利学会滩涂湿地保护与利用专委会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兰勇 张飞;碧海蓝天:映射优美和谐的自然环境[N];广安日报;2008年

2 深圳大学国际金融研究所所长 国世平;论自然环境对消费的影响[N];消费日报;2004年

3 香港东区环保促进会主席 蔡世传;保护好我们的自然环境[N];人民政协报;2006年

4 冯宪光;文学消费与审美鉴赏[N];文艺报;2005年

5 李佳;建筑艺术与自然环境分秒同步[N];中华建筑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邓娟 实习生 黄庆梅;打造森林绵阳 大力改善自然环境[N];绵阳日报;2009年

7 鸡西市环保局;改善自然环境 保障妇女儿童健康[N];鸡西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文桦;请善待积淀5千年文明的沃土[N];中国花卉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王全力;实现大道与自然环境相和谐 保质量 保安全 保进度[N];青岛日报;2006年

10 刘元旭、胡梅娟;忽视社会和自然环境将制约城市投资环境[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丽;《人间词话》辨[D];暨南大学;2003年

2 王军;中国古都建设与自然的变迁[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0年

3 蔡林沁;基于Agent的煤矿智能虚拟环境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4 史本恒;胶东半岛中全新世人类对环境的文化适应[D];山东大学;2009年

5 刘洪亮;天津市水体中主要病原生物分布规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6 滕云;十八世纪中国古典园林与欧洲古典园林比照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9年

7 张骏;当代江南城市审美意象研究[D];扬州大学;2013年

8 张敏;自然环境变迁与北魏的兴衰[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9 王军;中国古都建设与自然的变迁——长安、洛阳的兴衰[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1年

10 范小华;三峡库区河岸带复合生态系统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洁宁;生态园林城市解析[D];南京林业大学;2006年

2 赵擎昊;论环境美学与当代人的生存境遇[D];长春理工大学;2007年

3 李剑锋;人文基点下的建筑技术美学初探[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4 张毅;高层建筑与地域环境的和谐共生[D];太原理工大学;2006年

5 张雷捚;因地制宜、构建和谐的生态人居环境[D];江南大学;2007年

6 魏林;城市美学四论[D];西南大学;2009年

7 赵茜;博物馆建筑创作中地域因素的导入手法[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8 陈姗姗;论罗斯金自然观和文化观的相互融合关系[D];浙江大学;2010年

9 吕俊峰;道家自然美学的现代价值[D];新疆大学;2010年

10 蔡欣;《刘子》文艺思想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6912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691253.html

上一篇:中西美学陈述的比较  
下一篇:自然至美论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7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