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秦汉审美文化生态论纲

发布时间:2018-04-29 17:46

  本文选题:秦汉 + 审美文化生态 ; 参考:《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摘要】:审美文化生态是指审美文化赖以生成、发展、变化的环境总和或有机完整系统。它的研究任务是深入把握审美文化与其生存环境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为准确揭示特定时代审美文化的审美理想和基本特征、全面分析审美文化的本体内容提供必要的前提和基础。秦汉审美文化生态的主旋律和大趋势是“大一统”。其主要构成包括自然环境的浸润陶染、科学技术的骄人成就、空前统一的民族与国家、多元多重的文化整合、开放进取的精神风貌、阴阳五行的宇宙观和思维模式、“大一统”下士的使命和命运等多元因素。
[Abstract]:Aesthetic culture ecology refers to the total or organic system of the environment on which aesthetic culture is generated, developed and changed. Its research task is to grasp the essential and inevitable connection between aesthetic culture and its living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reveal the aesthetic ideal and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aesthetic culture in a specific er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aesthetic culture provides the necessary premise and foundation of the Noumenon content. The main melody and trend of aesthetic culture ecology in Qin and Han dynasties is "unification". Its main components include the infiltration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the achievement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unprecedented unity of the nation and country, the pluralistic and multi-cultural integration, the open and enterprising spirit, the world outlook and the thinking mode of the Yin and Yang and the five elements. The mission and fate of Corporal Unification are diverse.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B83-09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荣渠;“现代化”的历史定位与对现代世界发展的再认识[J];历史研究;1994年03期

2 赵玲;对少数民族文化转型的哲学思考[J];学术探索;2004年06期

3 舒国滢,程春明;西方法治的文化社会学解释框架[J];政法论坛;2001年04期

4 段治文;我国社会结构变化对统一战线内部关系的重大影响[J];中共党史研究;2000年06期

5 楚小庆;设计:在科学与人文之间[J];艺术百家;2004年03期

6 杨击;理解霍尔——从媒介功能和新闻真实性的角度看[J];现代传播;2001年03期

7 韩锺恩;直接面对敞开:回到音乐——人文资源何以合理配置[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8 董溯战;德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分析[J];新疆社科论坛;2003年04期

9 苏力;变法,法治建设及其本土资源[J];中外法学;1995年05期

10 姜飞,冯宪光;马克思主义与后殖民主义批评[J];外国文学研究;2001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真;公共信托原则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田冠军;动态战略成本管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3 陈质颖;马克思《资本论》中的人性思想述评[D];湖南师范大学;1998年

4 吴致远;技术的后现代诠释[D];东北大学;2006年

5 江海平;国际习惯法理论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6 戴景平;善恶的人性尺度和社会尺度[D];吉林大学;2007年

7 胡疆锋;亚文化的风格:抵抗与收编[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8 程乃胜;基督教文化与近代西方宪政理念[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罗骞;论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及其当代意义[D];复旦大学;2005年

10 蔡剑锋;从抽象个体到现实的个人[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瞿辉;电子媒介时代的技术悲观主义[D];兰州大学;2007年

2 虞秀凌;福利国家及其理论批评[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3 汪辉;两宋皇城司制度探析[D];河南大学;2005年

4 娄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国有资本政策变迁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5 余勇晖;马克思对黑格尔世界历史理论的扬弃及其当代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陈道胜;论纳税人权益[D];吉林大学;2004年

7 董红启;18—19世纪初俄国农奴农村习惯法[D];吉林大学;2004年

8 张英;奥斯丁小说的女性意识论析[D];吉林大学;2004年

9 杜宁宁;生态伦理学的价值取向[D];吉林大学;2004年

10 王铁雄;域外古代土地产权制度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3年



本文编号:18209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8209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c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