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本美学思想的历史觉醒——古希腊美学范畴的流变及特征
本文选题:古希腊美学范畴 + 人本美学 ; 参考:《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摘要】:历时200年的古希腊美学思想,是欧洲美学史乃至世界美学史的辉煌源头。整体上看,古希腊美学思想贯穿了客观主义与人本主义两条发展主线。客观主义具有根本的方法论意义,但在遵"天"法"道"的历史嬗变中,它的绝对价值却不断遭到人本精神的解构。这种复杂交错的主体觉醒历程大致经历了早期、转型期与成熟期三个辩证发展阶段。其伟大贡献在于,古希腊美学思想开启了欧洲美学两千余年的探索目标,树立了中西美学发展史上一种高不可及的理论范本与思维模式。
[Abstract]:The 200-year Greek aesthetic thought is the glorious source of the European aesthetic history and even the world aesthetic history. On the whole, the ancient Greek aesthetic thought runs through the two main lines of development of objectivism and humanism. Objectivism is of fundamental methodological significance, but its absolute value has been constantly deconstructed by the humanistic spirit in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obeying the "Heaven" Law "Tao". This complex and staggered process of subject awakening has experienced three dialectical stages of development: early period, transition period and mature stage. Its great contribution lies in the fact that the ancient Greek aesthetic thought opened the exploration goal of European aesthetics for more than two thousand years, and set up a kind of theoretical model and thinking mode which is unreachable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and Western aesthetics.
【作者单位】: 黑龙江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分类号】:B83-0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公善;海德格尔美学的历史地位及当代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洪永稳;简析康德美学中审美与人的自由[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3 徐庆年,王达敏;钱钟书与休谟哲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4 陈祥明;论科学美及其美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5 刘立;文本“空白”和文学翻译的再创造[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6 江守义;叙事中的时序变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7 王金龙;生活经验转化为审美经验的心理功能分析[J];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01期
8 李淑言;结构主义对美国文学研究的影响[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2期
9 李剑;论比较教育的目的性与审美性[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10 王一川;通向中国现代性诗学[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av本;;以屈原为例:西方浪漫主义阐释的有效性问题[A];中国楚辞学(第六辑)——2000年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凯;儒家元典与中国诗学[D];四川大学;2002年
2 田春;审美知觉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3 胡泓;从他者到他们[D];河南大学;2003年
4 向宝云;曹禺悲剧美学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5 于东晔;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D];苏州大学;2003年
6 钟锡南;金圣叹文学批评理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7 郎晓玲;十八、十九世纪中英鬼小说主题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8 郑国庆;落幕[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9 肖剑南;东有启明 西有长庚——周氏兄弟散文风格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10 秦艳贞;朦胧诗与西方现代主义诗歌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丽巍;“主体性”视野下的康德、克罗齐美学思想[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冯巩;相声艺术创新的探索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3 孙宁;“文气”的生命内涵与美学意蕴[D];西北大学;2002年
4 王美钦;写实油画技法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2年
5 吕燕;文学虚构理论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2年
6 余学玉;由理性向非理性过渡的桥梁[D];安徽大学;2002年
7 张鑫;爱伦·坡短篇小说的现代性[D];湘潭大学;2002年
8 袁继灵;三曹及其诗歌[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9 万仁甫;黑格尔文艺史哲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10 刘晓春;叶燮《原诗》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8209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820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