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勒的审美乌托邦及其现代批判
本文选题:席勒 + 自由的游戏 ; 参考:《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摘要】:席勒美学虽在今天仍赢得人们普遍的赞誉,然而其思想只不过提出了一个审美乌托邦而已。席勒的“自由的游戏”将“自由”与“欲求”和“目的”对立,提供了虚假的自由幻象和不能治疗社会疾病的药方。他的两个冲动说是一种典型的二元论,只是先将原本统一的世界割裂开,再试图将它们缝合。他依赖教育,并主张从外部引进教育者的思想,回避了制度改造的根本性作用。只有社会的和谐才是通向人性和谐之途。批判地阅读席勒的著作,会从反面给我们提供许多理论建构的有益资源。
[Abstract]:Schiller's aesthetics still wins universal praise today, but his thought is only an aesthetic utopia. Schiller's Game of Freedom, which contradicts freedom with desire and purpose, offers false visions of freedom and prescriptions that do not cure social diseases. His two impulses are a typical dualism that separates the original world and tries to sew them up. He relies on education and advocates the introduction of educators from the outside, evading the fundamental role of institutional transformation. Only the harmony of society is the road to harmony of human nature. A critical reading of Schiller's works will provide us with many useful resources for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分类号】:B83-095
【共引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阿兴;李希刚;;论流通产业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基于规范与实证视角的分析[A];首届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鑫;论邓小平的发展观及其在中国的实践[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2 陈斌;私营经济发展论[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3 申建中;民事再审程序改造及再审之诉建构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4 兰天山;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5 曾祥正;信息网络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6 牛献忠;人的建设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7 王强;市场导向下的中国农业发展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8 钟庆才;人力资本产权与实现机制分析[D];暨南大学;2002年
9 李凯;儒家元典与中国诗学[D];四川大学;2002年
10 郭艳君;历史与人的生成[D];黑龙江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惠君;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模式[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陈向阳;电视新闻话语分析举隅[D];暨南大学;2000年
3 黄薇;“债转股”的进退机制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4 刘德霞;清末新政工商改革述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5 彭金柱;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变迁理论的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01年
6 孙丽巍;“主体性”视野下的康德、克罗齐美学思想[D];黑龙江大学;2001年
7 肖江;生态科学观及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构建[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8 冷小青;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环境道德建设[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9 刘卫军;证券市场风险的法律控制[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10 刘长庚;寻求审美与生命的合奏[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雪莲;;艺术在消亡与涅磐之间——谈席勒美学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影响及其现代批判[J];贺州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 胡友峰;;“自然与自由观念”在德国古典美学中的逻辑演进[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11年01期
3 宋薇;;美育与构建和谐社会[J];领导之友;2011年08期
4 段然;;《论语·侍坐》篇中孔子的美育思想[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5 陈宁;;日尔曼历史传统与德国古典美学的整体观[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6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张天曦;;庄子美育思想探微[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寇鹏程;;文明差异与中、西审美现代性的区别[A];2004生态美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张岳健;席勒的冲突论与黑格尔的冲突论[N];文艺报;2007年
2 杨家友;重视崇高在审美教育中的最高作用[N];光明日报;2005年
3 高建平;“和谐美”思想与社会理想[N];人民政协报;2007年
4 高建平;“和谐美”思想的发展与当代中国美学的选择[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杨桂青;美学对时代呼唤的回应[N];中国教育报;2010年
6 厦门大学中文系 杨春时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王德胜 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中心 彭锋;“美学与日常生活”[N];光明日报;2009年
7 汝信;近代西方美学转型的启迪[N];光明日报;2011年
8 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元骧;保持人的独立和尊严[N];温州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闫翠静;席勒的美学思想及其现实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张中;直觉与审美自由[D];复旦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繁华;席勒的人文理想[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赵明;席勒美学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3 祁琪;席勒美育思想中的“自由”观念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4 贾芳;席勒“游戏”说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纪波;论席勒对莱辛人性论的超越与发展[D];云南大学;2010年
6 李琼;让美走在自由之前——席勒人性论美学探析[D];安徽大学;2004年
7 张静静;审美与自由——席勒的审美教育思想及其现代影响[D];安徽大学;2001年
8 宋明媛;席勒美育思想与孔子美育思想比较[D];西北大学;2011年
9 张继娟;人性的堕落与拯救[D];河南大学;2012年
10 冯学雨;席勒、马尔库塞审美乌托邦之比较[D];扬州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8212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821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