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从“寓意于物”看苏轼美学思想的生态学智慧

发布时间:2018-04-30 22:21

  本文选题:生态智慧 + 苏轼美学思想 ; 参考:《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摘要】:苏轼美学对“寓意于物”与“留意于物”观物态度的区分道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物关系思想。“寓意于物”倡导人对世界采取一种自然适意的态度,是苏轼美学思想中生态学智慧的鲜明体现,其根源来自苏轼对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体认。这种生态智慧对我们今天处理生态问题仍然有着重要的启示。
[Abstract]:Su Shi's aesthetics distinguishes between two different thought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aning in things" and "looking for things". "Meaning in things" advocates a natural and appropriate attitude to the world. It is a clear embodiment of the ecological wisdom of Su Shi's aesthetic thought, whose root comes fro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 Shi and the outside world. This kind of ecological wisdom still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us to deal with ecological problems today.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北京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B83-09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虹;;审美主义的三大类型[J];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04期

2 刘福森;论“发展伦理学”的人学基础[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年03期

3 倪钢,陈凡;信息技术与意义的嬗变[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年04期

4 田薇;中世纪宗教文化观念的历史影响和当代意义[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5 杨秀香;;走向制度化的伦理学——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道德建设的反思[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6 张培;;教师生存状态研究:走向生命关怀[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6年05期

7 冯硕;后现代主义视觉艺术(上)[J];戏剧;2002年03期

8 莫茜;略论人的主体性活动的道德制约[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9 魏颖;论徐小斌小说的人物对位与自我认同[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05期

10 龚建国,李林,骆玲;盲目现代化——绿色生态的陷阱[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童世骏;;资本的“文明化趋势”及其内在限制[A];上海社科院马克思主义创新论坛2007论文集[C];2007年

2 陈涛;;唐代端溪石砚考辨[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3 韦路;严燕蓉;;媒介:讯息还是权力?——对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的再思考[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4 张翼;;市民社会的叙事宝典——评DV的文化传播意义[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5 贺建平;;消费社会的炫耀性消费与广告的意义建构[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6 李静;;东坡词,,以壮美之笔写士大夫之思[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钟仕伦;李天道;;论中国传统美学之自由审美精神[A];“美学与多元文化对话”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杨向荣;;距离的生成与消解——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一种解读[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杜云南;;城市·消费·文学·欲望[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李世雁;翟波;;建设生态伦理浅论——科技伦理的自然与社会走向[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逄金一;身体理论视域中的秦汉女性美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2 隋少杰;文化传播与艺术的机制性生成[D];四川大学;2007年

3 李建军;宋代《春秋》学与宋型文化[D];四川大学;2007年

4 唐英;消费时代电视广告审美特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5 张秀萍;环境保护社会制度建构的理论分析[D];山西大学;2007年

6 谢梅;新闻与消费[D];四川大学;2007年

7 欧宗启;印度佛教中国化与中国古代文论的建构[D];四川大学;2007年

8 刘丹凌;苏珊·桑塔格新感受力美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9 郝永华;作为表征的文学[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10 程群;道教生死观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来仪;城市发展新动力[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琦;后现代主义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应对措施探析[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3 刘琪;DV传播及对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D];山东大学;2007年

4 史曼莉;大学研究性教学的理论审视[D];湖南大学;2007年

5 杨吉涛;全球化背景下当代中国主导价值观的确立[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6 朱晓东;韦政通文化哲学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7 刘斌;汉代河西地区商贸问题[D];湖南大学;2007年

8 刘鹏;网络交往及其伦理探析[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标;村上春树小说的后现代主义色彩[D];湖南大学;2007年

10 孟刚;现代艺术对社会主义波兰艺术海报设计的影响[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樊美筠;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生态智慧──以美学为例[J];中国哲学史;1998年03期

2 王建军;《老子》生态智慧解读[J];宗教学研究;2000年02期

3 陈世昌,林雪燕;《老子》的生态智慧与可持续发展[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4 屈志勤,李悦书;庄子的生态智慧与现代环保理念[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5 刁生富,刁生虎;老庄生态智慧论[J];求索;2001年04期

6 李会钦;论《阴符经》的生态智慧与当代环境保护[J];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06期

7 卫芳菊;关于道家伦理学中的生态智慧[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8 胡绍皆;宗教的生态智慧及其现代功能[J];中国宗教;2003年12期

9 李会钦;论《阴符经》的生态智慧与当代环境保护[J];中国道教;2004年04期

10 宗舜 ,尹志华 ,从恩霖 ,阚保平 ,李国亮;宗教的生态智慧与科学发展观[J];中国宗教;2004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黎昕;;朱熹的生态智慧与现代意义[A];朱子学与21世纪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2 戚珩;苏怡;;平地起蓬瀛 城市而林壑——清漪园与清代北京城市生态建设[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三辑)[C];2000年

3 李浩;张舰;吴丁花;;呼唤城市规划生态自觉——老子生态智慧启示[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陈剑澜;;生态主义话语:生态哲学与文学批评[A];审美与艺术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崔勇;;中国民居研究的文化哲学思考论纲[A];2002年海峡两岸传统民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2年

6 王丽丽;;“长河”的生态美与生态智慧[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李丕显;孙琪;;生态美学偏至论[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朱晓鹏;;现代生态伦理学的“东方转向”的几点思考[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王兴国;;从中国哲学的实践特性看其当代价值[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朱晓鹏;;论西方现代生态伦理学的“东方转向”问题[A];纪念孔子诞生255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卷一)[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晓华;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与生态智慧[N];社会科学报;2001年

2 郭家骥;传统信仰产生的效果[N];云南日报;2001年

3 《老子评传》作者 陈鼓应 白奚;老子“生态智慧”的现代意义[N];光明日报;2002年

4 杨建波 方精华;道家文化的时代价值[N];光明日报;2002年

5 黄家雄;中国先哲的生态智慧[N];光明日报;2002年

6 刘少航 李海达;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哲学思考[N];中国环境报;2003年

7 尹志华;《道德经》与中国传统文化[N];中国民族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孔祥文;从“道法自然”到“顺物自然”[N];吉林日报;2003年

9 曾繁仁;中西交流对话与当代生态美学[N];光明日报;2005年

10 陆广莘;中医现代化从哪里出发[N];科学时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薛勇民;环境伦理学的后现代诠释[D];山西大学;2004年

2 赵红;生态智慧型企业成长及其仿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莎莎;禅宗美学思想的生态智慧[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2 姜兰姬;《老子》“自然”智慧的生态伦理意义[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米小蓉;道家生态智慧及其当代启示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杨光军;《老子》思想中的生态观探微[D];河南大学;2005年

5 梁觉聪;生态危机与精神救赎[D];湘潭大学;2005年

6 武军;试论王维自然诗中的生态智慧[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王慧;追寻遗失的智慧[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8 石荣霞;论道家的生态伦理观及其现代价值[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9 熊小青;老子生态智慧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石迪;中国创世神话的生态智慧与当代价值[D];苏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8264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8264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6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