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理论命题的反思与阿多诺的批判——与赵文先生商榷

发布时间:2018-05-02 03:11

  本文选题:存在论 + 理论命题反思 ; 参考:《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摘要】:赵文先生通过阿多诺对于海德格尔存在论的批判之眼展开自己关于实践存在论理论命题的反思,由于缺乏对于阿多诺之批判视野的基本厘清以及由此导致的关于海德格尔存在论的主观化理解,其理论命题的反思既没有真正回到马克思主义美学问题域,也没有真正理解实践存在论命题的理论意蕴。
[Abstract]:Through Adorno's critical eye on Heidegger's ontology, Zhao Wen began his reflection on the theoretical proposition of practical existentialism. Due to the lack of a basic clarification of Adorno's critical vision and the resulting subjective understanding of Heidegger's ontology, the reflection on his theoretical proposition has not really returned to the realm of Marxist aesthetic problems. There is no real understanding of the theoretical implications of the proposition of practical existentialism.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博士后流动站;
【分类号】:B83-0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列生;知识增长的四种方式[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2 齐长立;辩证法:马克思怎样改造了黑格尔[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3 陈岸瑛;关于“乌托邦”内涵及概念演变的考证[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4 欧阳爱辉;反垄断法中的产业诱导机能的体现探析[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5 胡潇;日常意识的超越──论自我反思的理性功能[J];广东社会科学;2000年01期

6 陈胜云;同一性思维的解构:阿多诺批判理论的初始地平[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7 谭培文;高学文;;从霍克海默的文化批判看文化批判功能[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8 李进书;最低限度的和谐——论阿多诺的美学思想[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9 孙利军,高金萍,张长明;理解与超越阿多诺的文化工业理论[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10 刘怀玉;哲学的实现只在可能的瞬间——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观的批判[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凤亮;诗·思·史:冲突与融合——米兰·昆德拉小说诗学引论[D];暨南大学;2001年

2 解保军;马克思自然观的生态哲学意蕴及现代意义[D];黑龙江大学;2001年

3 赵海峰;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4 于文秀;“文化研究”思潮中的反权力话语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5 崔景贵;解读心理教育:多学科的视野[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6 赵卫国;海德格尔的时间性与时——间性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7 许大平;日常生活批判及其当代意义[D];复旦大学;2003年

8 李庆宗;在理性与价值之间[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9 张盾;现代性问题图景中的马克思哲学革命[D];吉林大学;2004年

10 吴苑华;评哈贝马斯的“重建历史唯物主义”[D];苏州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耘;论阿多诺否定美学的涵义[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王天保;伊格尔顿文学理论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刘月;转型期的中国当代审美文化[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4 袁先来;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李奋生;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可持续发展思想蕴涵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3年

6 童丰生;反美学的美学[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7 钱章胜;“成为你自己”——鲁迅、鲁迅现象和现代性问题[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8 朱亦一;马克思“现实的个人”范畴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9 杨光;文化工业:一个批判与反思的话题[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杨昌显;启蒙困境中的审美救赎[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朱立元;;简论实践存在论美学[J];人文杂志;2006年03期

2 朱立元;超越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关于新世纪文艺学、美学研究突破之途的思考[J];文艺理论研究;2002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春时;杨晨;;中国古典美学意象概念的主体间性[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宋一苇;;从本体论美学到生存论美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厦门大学生态文学研究团队成员 卢甲甲;生态美学丛书:探究新的生态审美观[N];中国绿色时报;2008年

2 曾繁仁;论生态审美观[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3 曾繁仁;中西交流对话与当代生态美学[N];光明日报;2005年

4 安佰鸿 北京语言大学;生态美学会通中西文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长庚;马克思的感性理论与美学问题[D];复旦大学;2004年

2 张颖慧;伽达默尔审美教化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3 李震;从认识论到生存论的感性及其审美意义[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明华;海德格尔的存在论美学思想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2 郝继松;美和秩序[D];吉林大学;2012年

3 罗曼;探索美学发展的新路径[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年

4 杨江涛;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悲”[D];郑州大学;2005年

5 黄文前;试论“视域融合”[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6 张海旭;中国身体话语中的柏拉图和尼采[D];暨南大学;2010年

7 王潇;海德格尔美学思想中的神学意蕴[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梁莎;杜夫海纳美学探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缪勇;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10 庞爱;此在通往“上帝”的归途[D];西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8321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8321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a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