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如何低下高贵的头颅
本文选题:审美趣味 + 艺术表演 ; 参考:《美与时代(下旬)》2013年11期
【摘要】:正雅俗之辩,历史久矣,我们之所以将文化分为高雅与通俗,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文化进步的结果。而今,随着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现实,曾经被虢夺了文化权力的社会的底层和边缘、艺术的文盲,干脆就扯起观念平等和艺术创新的大旗,将高雅艺术拉下马来,让通俗艺术堂而皇之地登上文学书籍的柜台、艺术表演的舞台和影视的屏幕、网络的界面。由愉悦到刺激的畸变,审美表现出来的文化和艺术逐渐从上半身移向了下半身,从大脑转向了身体,从情感滑向了欲望。尽管西方哲人说趣味无争辩,但我们在让审美低下高贵的头颅之前,先要明白审美的真正含义。
[Abstract]:The argument of elegance and vulgarity has a long history. The reason why we divide culture into elegance and popular is the necessity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the result of cultural progress. Now, with the reality of some people getting rich first, Guo Guo has been snatched from the bottom and edge of the society where cultural power has been seized, and art illiteracy has simply lifted the banner of equality of ideas and artistic innovation and brought down elegant art. Let popular art on the counter of literature books, the stage of art performance and the screen of film and television, the interface of the network. From pleasure to excitement, the culture and art of aesthetic expression gradually move from the upper body to the lower body, from the brain to the body, from emotion to desire. Although Western philosophers say that taste is indisputable, we must understand the true meaning of aesthetics before we let the lower and noblest head of aesthetics.
【作者单位】: 四川文理学院;
【分类号】:B83-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士林;;古典趣味的文化批判[J];晋阳学刊;1992年05期
2 范玉吉;;神经美学与审美趣味研究的转向[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3 傅修海;;趣味——情绪化审美思潮的崛起[J];文艺评论;2007年04期
4 田甲丙;;论消费社会中审美趣味的功利性和相对性[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5 高珊珊;;儒释道三教对唐代女性审美趣味的影响[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6 周旭;;审美趣味:中国古代美学的特质[J];学术论坛;2011年02期
7 陈德献;;李泽厚美学思想中的儒道互补[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8 彭萍;;审美与人的全面发展[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9 陈德献;;理性与超越:李泽厚美学视阈中的儒道互补[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10 张宏梁;开展有中国特色的“审美趣味”的研究[J];文艺研究;199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志荣;;论梁启超的审美趣味观[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2 王济民;;毛泽东的审美趣味[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七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92年
3 蒋孔阳;;西方文化冲击下的中国现代美学[A];时代与思潮(2)——中西文化冲撞[C];1989年
4 李奇;;石玩的审美取向[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5 陈康生;;毛泽东美学思想初探[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八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93年
6 张传燧;;论玄学与魏晋南北朝审美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朱存明;顾颖;;论梁启超美学思想的现代性意义[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8 赵伶俐;;当代中国青年审美价值观实证研究[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姚文放;;宋明思想大潮中的泰州学派平民主义美学[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7年
10 张燕;;对图象时代审美消解、文化迷失的反思与批判[A];探寻美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2001—2006)纪念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彭锋;重要的是将生活做成艺术作品[N];中华新闻报;2007年
2 ;日常生活中的审美问题[N];解放日报;2006年
3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朱志荣;生活中的美学[N];新华日报;2007年
4 晓刚;在坚持中不断创新[N];中华读书报;2008年
5 姚文放;消费社会:审美教育何为?[N];文艺报;2008年
6 王学海;中国美学原点的反思和建设[N];文艺报;2005年
7 孟姝芳邋刘颜玲;以人为本:探寻美学出路的着眼点[N];文艺报;2008年
8 廖保平;“权力美学”流弊深深[N];法制日报;2011年
9 文洁华 香港浸会大学宗教与哲学系教授 国际美学协会执行委员会委员;美:身体与心灵交融的哲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杨光;文艺学、美学新焦点:日常生活审美化[N];中华读书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范玉吉;试论西方美学史上趣味理论的变迁[D];复旦大学;2005年
2 黄仲山;权力视野下的审美趣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3年
3 刘德林;舒斯特曼新实用主义美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4 李修建;名士风流[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郜静;英国近代经验主义美学的审美趣味理论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2 王琴;论惊异[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桂花;当代审美文化视野中的“超级女声”[D];郑州大学;2007年
4 闫峰;古雅在中国美学上的位置[D];暨南大学;2012年
5 王婷婷;中国古典美学中“拙”的美学阐释[D];暨南大学;2013年
6 姚娜;关于时尚现象的审美性探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7 周圣国;波德莱尔审美现代性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8 王琴;互联网时代审美意识的嬗变[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9 李华林;性别中庸:当代中国身体审美活动的病理学分析[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10 袁梦雅;当今媒体特点及其对大众审美影响初探[D];上海戏剧学院;2009年
,本文编号:18417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841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