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关于“实践存在论”美学及其论争

发布时间:2018-05-06 20:09

  本文选题:“实践存在论”美学 + 特征 ; 参考:《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摘要】:"实践存在论"美学是我国当代美学研究中出现的一类观点。其基本特点是:人的存在在其理论中具有突出的优先地位,"一般的人"和"人的一般本性"是其重要理论基础之一。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范畴被明显泛化,审美主客体之间的认识关系被体验关系所排斥和否定。其实质在于:以主体性排斥物质性,这是我国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个体主体性理论思潮的延续和向美学、文艺学学科纵深的渗透;以抽象化排斥具体化,这是一个时期以来资本积累逻辑在我国社会生活一定范围内的不断发展和浸润,在美学、文艺学领域所引发的一个必然结果;以感性体验排斥本质认识,这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西方后现代主义观念影响的日益强化,在我国审美或文艺领域出现的反本质、反理性的解构思潮的一种体现。
[Abstract]:Practical existentialism aesthetics is a kind of view in contemporary aesthetic research of our country. Its basic characteristics are: the existence of human beings has a prominent priority in its theory, and "general man" and "human general nature" are one of its important theoretical bases. The practice category of Marxism is obviously generalized, and the cognitive relation between aesthetic subject and object is rejected and denied by experience relation. The essence of the theory lies in: the rejection of materiality by subjectivity, which is the continuation of the theory of individual subjectivity in China since the late 1970s and its penetration into aesthetics and literature and art disciplines, and the concretization of exclusion by abstractions. This is an inevitable result of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infiltration of the logic of capital accumulation in a certain range of social life in our country since a period of time, and an inevitable result in the field of aesthetics and literature and art. This is a reflection of the anti-essence and anti-rational deconstruction trend in the field of aesthetics or literature and art in China because of the increasing influence of western postmodernism since the 1990s.
【作者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
【分类号】:B8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田心铭;;关于马克思主义观的十二个关系问题论纲(上)[J];高校理论战线;2010年01期

2 侯惠勤;;历史唯物主义研究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J];高校理论战线;2009年10期

3 董学文;陈诚;;“实践存在论”美学、文艺学本体观辨析——以“实践”与“存在论”关系为中心[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朱立元;;全面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概念——与董学文、陈诚先生商榷之一[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5 朱立元;刘旭光;;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存在论维度——与董学文、陈诚先生商榷之二[J];探索与争鸣;2009年10期

6 董学文;;对“实践存在论美学”的辨析[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0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心铭;实践的唯物主义和实践的唯心主义——马克思主义和实用主义哲学的比较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

2 杨耕;物质、实践、世界: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三个基本范畴的再思考[J];北京社会科学;2000年03期

3 俞吾金;一个被遮蔽了的“康德问题”——康德对“两种实践”的区分及其当代意义[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4 方克立;;关于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关系的三点看法[J];高校理论战线;2008年11期

5 朱立元;走向实践存在论美学——实践美学突破之途初探[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4期

6 何中华;物质本体论的困境与实践本体论的选择[J];南京社会科学;1994年11期

7 赵文;;反思“实践存在论”这一理论命题——从阿多诺对海德格尔的批判谈起[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8 朱立元;;简论实践存在论美学[J];人文杂志;2006年03期

9 董学文;陈诚;;“实践存在论”美学、文艺学本体观辨析——以“实践”与“存在论”关系为中心[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刘旭光;亚里士多德“ousia"范畴的哲学意义[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明明;论多媒体技术的文化价值[J];广西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2 纪亚木;文化三议[J];鹭江职业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3 于警吾;英语词汇的文化特征[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4 张静;;论英语教学的艺术性[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5 李家珉;论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取向的特征及转型[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6 王胤枝;谈语文教学语言[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4期

7 段云虹;论素质教育中的英语课堂教学特征[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4期

8 玉腊;版纳傣装的自然情韵[J];民族艺术研究;2001年02期

9 吴国良;ADM IT用法译评[J];上海科技翻译;2001年02期

10 陶维旭;知识经济与现代体育[J];体育科学研究;199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永利;仲伟周;刘仲琼;;国外污水资源化现状及其经验借鉴[A];2004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张劲梅;;茂名地区强对流天气气候及大尺度环流特征[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灾害性天气系统的活动及其预报技术”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3 祖金杰;;现代企业风险特征与风险管理的必要性[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现代企业风险管理论文汇编(上册)[C];2005年

4 孙力;;马克思主义发展进程中的科学发展观[A];当代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6年

5 张光文;;城中村改造中的思考与启示[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6年

6 楼庆西;;乡土建筑装饰的特征与价值[A];建筑史论文集(第11辑)[C];1999年

7 周立佳;;影响航行安全的南海西南大风特征及预报[A];中国航海学会海洋船舶驾驶专业委员会天气海洋与航海安全论文集[C];2000年

8 张建南;;水乡绍兴的水生态环境特征和保护对策初探[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水利生态修复理论与实践论文集[C];2004年

9 张繁荣;;中华传统服饰色彩文化探索[A];色彩科学应用与发展——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王立;;带加温套铁路罐车G11B的检定方法探讨[A];国家铁路罐车容积计量站建站20周年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旅游的实质是文化[N];中国旅游报;2002年

2 联合证券研究所 黄娟;加强实质监管[N];中国证券报;2001年

3 王素莉;中国社会的客观条件与知识分子的主题性选择[N];学习时报;2006年

4 黄湘源;实质毕竟重于形式[N];上海金融报;2002年

5 刘桂斌;经济全球化实质的二重性[N];社会科学报;2000年

6 于明;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之我见[N];青岛日报;2006年

7 郭玉生;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体系的发展[N];文艺报;2007年

8 ;哲人新思[N];北京日报;2006年

9 阿米娜·扎克尔;论世界观对学员学习知识的影响[N];伊犁日报(汉);2007年

10 本报记者 吴秀生;全球化的实质:争夺消费者之战[N];人民政协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志;集贸市场摊贩性病/艾滋病KAB特征与干预试验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5年

2 詹川;反垃圾邮件技术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3 赵一夫;中国农产品贸易格局的实证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4 陈世宁;中西绘画形神观比较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5年

5 李锦;唐代幽默文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邱枫;基于GIS的宁波城市肌理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7 由明言;邪教犯罪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8 何善蒙;魏晋情论[D];复旦大学;2005年

9 花永兰;当代世界民族主义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10 吴敏;基于约束和特征的结构类零件实体模型重建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汤欣;跨文化交际视角下广告语的特征[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5年

2 朱世业;隋代文学的变迁及其特征[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王国旭;论童话的语体特征[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赵瑞华;网络舆论的特征及功能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5 吉如何;契丹小字特征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5年

6 杜永莉;美国剧作家尤金·奥尼尔的剧作《琼斯皇》之表现主义特征[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袁兵;论意识形态的特征与功能[D];武汉大学;2005年

8 杨世箐;试论我国大学生集体观的特征[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9 张艳;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技术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06年

10 杨玲;从网络流行语看大众文化特征[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8536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8536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9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