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生存美学意义建构与境界追求——立足生活实践的生存论哲学内在走向

发布时间:2018-06-10 01:23

  本文选题:生存美学 + 意义建构 ; 参考:《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摘要】:风险生存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生存论哲学正内在地走向生存美学的拯救思路。内在地走向生存美学的广义生存论学说却彰显"风险"社会环境对当代个体意味着更丰富的生存选择。生存美学对生存论哲学的学术拓展在于生存美之意义建构,这种生存美学是立足生活实践的意义建构,审美对象追求只有对具有审美意识的生活实践主体来说才呈现出意义。而其意义建构深层是一种生存美学境界,体现了品味生存、应然生存、终极生存等方面的和谐生存境界。
[Abstract]:The existentialism philosophy, which came into be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age of risk existence, is intrinsically moving towards the idea of salvation of survival aesthetics. The theory of generalized existentialism, which moves towards existence aesthetics, shows that the "risk" social environment means a richer survival choice for the contemporary individual. The academic expansion of existential aesthetics to existential philosophy li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eaning of existential beauty, which is based on the meaning construction of life practice, and the pursuit of aesthetic objects is of significance only to the subject of life practice with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And its meaning construction deep is a kind of existence esthetics realm, has manifested the taste survival, should exist, the ultimate existence and so on aspect harmonious existence realm.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和港澳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灾害伦理学研究”(2009JJD720008)
【分类号】:B83-06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董世峰;;中西马哲学专家对话凸现十大哲学问题[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文君;杜学元;;从羌族民俗文化透视羌族女性社会地位的变迁[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2 赵秀花;;邓小平的发展思想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3 何丽;刘管平;巫丛;;海外对华城市史研究综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4 孙晋;;产融结合及其主要法律形式论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5 谢青松;;《物权法》的伦理审视[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6 周德海;;论马克思经济学的价值概念体系[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7 包仕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多重向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王浩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联动型动力机制的精神实质[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9 李继武;;对人学五个“要义”和“以人为本”内涵的看法——与顾智明教授商榷[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10 冯正强;;个性的解释学张力——从康德的天才论美学到施莱尔马赫的普遍解释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晓玲;以农地为依托构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徐本禹;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任士春;巢湖市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李静;大学生大爱精神培育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郭云英;统筹城乡视域中的农村城镇化问题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6 苏焕菊;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宋浩;民族性与比较科学哲学[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姚士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国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民生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群;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的建构[J];外语电化教学;2005年04期

2 贺华丽;;从关联理论看隐喻的意义建构[J];长沙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3 郝丽萍;;建构主义翻译研究范式与教学原则[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18期

4 邬静洁;;书面话语的连贯和意义建构[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年04期

5 黄彩珍;;论中职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9年09期

6 周文娟;;知识意义建构目标下的英语课堂评估策略——解析“网络交互模态”的潜性评估效应[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2期

7 路博政;;运用建构主义理论,优化英语听力课堂教学[J];海外英语;2010年01期

8 吴晓;;“民间文学”文本意义的多维建构[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9 杨旦修;;媒介景观、生活图景、意义建构:电视剧文化的一种阐释[J];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0年04期

10 吕耀中,王新博;论建构主义学习观[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隋红涛;;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A];中国化学会第三届关注中国西部地区中学化学教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顾智明;盖岩;;米歇尔·福柯的自我关怀伦理[A];伦理研究(生命伦理学卷·2007-2008)上册[C];2007年

3 南豪峰;;乡村病人的医治:神祗、社会资本与医学专家的共同参与[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彭榕华;;民间俗语之中医文化内涵浅析[A];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古文分会成立30周年暨第二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5 焦亚冰;;基于“项目驱动法”的Java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研究[A];2011年亚太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2)[C];2011年

6 梁平;伍莹宏;;仿真机组合教学模式研究[A];'2002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论文集(第四卷)[C];2002年

7 江澜;马维骐;;建构主义理论在《中医诊断学》教学中的运用[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终身教授 李德顺;我从生活实践中感悟到的哲学问题[N];北京日报;2009年

2 陈超;走进雅斯贝斯生存美学大厦的“内室”[N];文艺报;2010年

3 记者 马晓燕;寒假生活不再抄抄写写[N];嘉兴日报;2009年

4 汤绍鑫;如何让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相联系[N];黔西南日报;2009年

5 尤溪县中仙乡文井初中 吴酉建;步入生活实践学物理[N];三明日报;2008年

6 童庆炳;读书与行路[N];人民日报;2009年

7 泗阳县教育局 葛卫星;数学就在我们身边[N];江苏教育报;2009年

8 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四中校长 刘长铭;追求纯洁的教育[N];人民日报;2009年

9 杨金海;让理论之树常青[N];光明日报;2006年

10 孙伟平;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面临的新问题[N];光明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索良柱;福柯:从权力的囚徒到生存美学的解救[D];复旦大学;2009年

2 潘源;影视艺术传播论[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3 吴支奎;课堂中的意义建构[D];西南大学;2009年

4 张秀萍;环境保护社会制度建构的理论分析[D];山西大学;2007年

5 许丽萍;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维国;论知识的公共性维度[D];南开大学;2002年

7 李德;转型期城市农民工的婚姻策略[D];上海大学;2008年

8 杨彬;心智的门铃[D];苏州大学;2008年

9 丁楹;南宋遗民词人研究[D];北京大学;2006年

10 白雪晖;生存矛盾与非理性主义转向[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惠玲;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运用于中学生物课堂教学的尝试[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2 任思增;混合学习在高中《技术与设计》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柴秀苗;阅读信念对记叙文意义建构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张勇;建构主义介入中学古诗词教学的实践性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5 柴凤英;文本意义的阐释与建构[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6 伏春宇;翻译过程中意义运作机制的认知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7 孙玉清;新课程视野下的语文感悟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曾胜;中学化学概念意义建构教学实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谢清理;大班幼儿对图画书的解读[D];河南大学;2007年

10 程艳红;化学建构性合作学习的实验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0014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0014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0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