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实践存在论美学新探——兼与张弘先生商榷

发布时间:2018-06-10 01:42

  本文选题:实践美学 + 存在论 ; 参考:《学术月刊》2002年11期


【摘要】:本文认为朱立元先生借助海德格尔的基础存在论思想赋予实践范畴 以全新的解释,这是综合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论争所取得的重要收获,文章以此对 张弘先生的批评给以了回应。
[Abstract]:This paper holds that by virtue of Heidegger's theory of basic ontology, Zhu Liyuan gives a new explanation to the category of practice, which is an important gain from the controversy between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esthetics and post-practical aesthetics. The article responds to Mr Zhang Hong's criticism.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B83-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弘;海德格尔的现象学及其后期存在论──答苏宏斌先生[J];学术月刊;1999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清平;;魔幻的时间游戏:一种新的电影结构类型——从《太阳照常升起》说起[J];艺术评论;2007年11期

2 董峻;技术之思——海德格尔技术观释义[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年12期

3 宋文新;技术异化及思维方式变革——兼评海德格尔的技术拯救之道[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年07期

4 李国俊;张信华;;技术理性与现代性的文化嬗变[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年11期

5 黄静,余平;从“符合”的真理到“去蔽”的真理——试论海德格尔真理观[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6 田径,张北建;一场旷日持久的“争论”——对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之争的反思[J];学术交流;2004年02期

7 吴育林;;论马克思哲学的实践形而上学[J];学术研究;2006年08期

8 朱立元;;寻找生态美学观的存在论根基[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9 程金生;;论自然的历史观与历史的历史观[J];学习与探索;2006年04期

10 方新民;海德格尔视域中的传统真理观及其根本缺陷[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孙承叔;;资本与现代性——马克思的回答[A];上海社科院马克思主义创新论坛2007论文集[C];2007年

2 朱军;;让纪录道说——当代中国新纪录运动的语言本体论观照[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3 李旭;;和谐中的自由——从《中庸》和《乐记》引发的政治哲学思考[A];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舒红跃;;技术、政治世界与本真生存(未定稿)[A];“现象学与政治学”国际现象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第十二届现象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周海春;;《道德经》视域下“大道”运思的海德格尔方式[A];现代德国哲学与欧洲大陆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秦健;;对克隆技术的异议及传统伦理应有的宽容性[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黄赞梅;;实践本体论与实践美学——马克思的哲学变革与美学转型[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蒲友俊;;kw史意味着向空间拓展[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利民;西方理论中国化的步伐:进化论与中国文学理论的变异[D];四川大学;2007年

2 潘宇鹏;科西克《具体的辩证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黄伟;返回艺术的生存之源[D];四川大学;2006年

4 杨曦帆;“藏彝走廊”乐舞文化选点考察与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5 程群;道教生死观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6 梁英;大众叙事与精神家园[D];四川大学;2007年

7 郭嘤蔚;论辩证思维的确定性[D];吉林大学;2007年

8 李国俊;现代性的技术理性批判[D];吉林大学;2007年

9 侯依成;马克思哲学革命后的形而上学补写[D];吉林大学;2007年

10 程现昆;科技伦理研究论纲[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庆华;海德格尔生存论思想与马克思生存论思想比较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2 刘翔;论海德格尔关于技术异化的思想[D];山西大学;2007年

3 叶美芳;哈贝马斯科学技术理论初探[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漪澜;张力化的处境与处境中的张力[D];南昌大学;2007年

5 张亮;早期海德格尔现象学的解释学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6 牛文君;走向存在之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勇;哲学诠释学之道[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8 顾学文;论海德格尔的自由观[D];山西大学;2007年

9 宋明华;吕西安·戈德曼悲剧观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10 葛豫;《存在与时间》中的“常人”问题[D];四川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春时;;超越实践美学[J];学术交流;1993年02期

2 刘晓英;实践美学新证──兼解马克思《手稿》中的实践美学思想[J];理论探讨;1994年02期

3 杨春时;超越实践美学 建立超越美学[J];社会科学战线;1994年01期

4 杨春时;走向“后实践美学”[J];学术月刊;1994年05期

5 朱立元;“实践美学”的历史地位与现实命运——与杨春时同志商榷[J];学术月刊;1995年05期

6 杨春时;生存与超越[J];黑龙江社会科学;1995年04期

7 朱立元;实践美学哲学基础新论[J];人文杂志;1996年02期

8 杨春时;再论超越实践美学——答朱立元同志[J];学术月刊;1996年02期

9 周子健;世纪之交的中国美学学术讨论会综述[J];文史哲;1997年01期

10 曹越美;“世纪之交的中国美学”学术讨论会综述[J];文艺研究;199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晓春;熊良智;;从中国传统本然美学看实践美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2 刘恒健;;关于美学转型的沉思——新世纪中国美学之展望[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3 陈望衡;;培植一种环境美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4 汪济生;;动物是否在自然面前永远被动和无能——评蒋孔阳及实践美学派的一种有代表性的动物观[A];2004生态美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张玉能;;实践美学与现代性[A];“美学与当代生活方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杨春时;;美学要抗争现代性的重压[A];“美学与当代生活方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汪济生;;必须正视马克思恩格斯在人与动物界定问题上的区别[A];2004生态美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李泽淳;;关于生态美学研究的几点思考——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提纲[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张奎志;;体验美学:当代美学的一种可行性选择[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汪济生;;是相映生辉之作,还是自相抵牾之笔?——评实践美学的孪生概念“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洪岳 谭好哲;吴炫对美学的“否定”[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刘士林;生命美学:世纪之交的美学新收获[N];光明日报;2000年

3 姚文放;给美学注入现代的血液[N];中国教育报;2001年

4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张法 章辉;追问美的真相[N];社会科学报;2003年

5 劳承万(美学家、教授);由非主流美学能引出什么?[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6 朱水涌;超越前现代与现代的紧张[N];文艺报;2003年

7 海南师院 毕光明 海南大学 耿占春 海南大学 萌萌 厦门大学 杨春时;海南学术——栖居在天涯海角[N];社会科学报;2004年

8 肖世敏;关于《审美疲劳》与美学研究问题[N];文艺报;2004年

9 韩德信;生态美学——美学转型的一种尝试[N];文艺报;2004年

10 朔风;美学的百花园中异彩纷呈[N];学习时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泽民;试论实践存在论的美学思考方式[D];复旦大学;2004年

2 季芳;实践美学的生态维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贺季方;实践美学:历史选择与现实命运[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全峰梅;模糊的拱门——建筑性的现代性现象学考察[D];广西大学;2004年

3 梁玉水;实践美学与认知美学作为科学研究纲领——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与当代中国美学状况阐释[D];吉林大学;2004年

4 乔东义;李泽厚实践美学思想论要[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5 程薇;试论李泽厚情感本体论的成因及意义[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6 郭宾;浅析人类的艺术创造[D];山西大学;2005年

7 王丽;生命美学的理论价值和局限[D];山东大学;2005年

8 王环宇;《审美教育书简》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美学思想比较[D];南昌大学;2006年

9 祝勤;情感的回归[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10 罗金成;李泽厚、朱光潜实践美学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0015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0015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3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