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审美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新探——谈审美的基本功能

发布时间:2018-06-19 19:51

  本文选题: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 实践主体 ; 参考:《社会科学辑刊》1994年04期


【摘要】:马克思的实践观点为审美发生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根据,其重要性已为国内实践观点美学的研究所证明。而马克思实践观点的现实理论活力绝不囿于审美发生史的研究,它更可以体现于审美的现实发生学,用以揭示审美中主体的现实定性,并进而揭示由审美主体的现实定性所规定的审美的现实定性。对审美的现实发生学的实践根据的研究,在前些年实践观点美学的建构中着力不够,审美中实践主体的现实状态在一定程度上被疏略。这形成了实践观点美学令人置疑之所在。其实马克思的实践观点已经为这一问题的解答提供了很充分的根据,这就是马克思在实践整体的意义上首次发现了人,确定了人,并把这样的人推上了真正的主体位置。 从这一思路出发,可以认为审
[Abstract]:Marx's viewpoint of practice provides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aesthetic occurrence, and its importance has been proved by the research of domestic practical viewpoint aesthetics. The vitality of Marx's practical view is not confined to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aesthetic occurrence, but can be reflected in the realistic generology of aesthetics, which is used to reveal the realistic nature of the subject in aesthetics. And then reveals the aesthetic nature of reality defined by the nature of the aesthetic subject. The study on the practical basis of the aesthetic reality theory is not enough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actical viewpoint aesthetics in previous years, and the realistic state of the practice subject in the aesthetics has to a certain extent been thinned out. This has formed a practical point of view where aesthetics is questionable. In fact, Marx's viewpoint of practice has already provided a very sufficient basis for the solution of this question. This is the first time that Marx discovered human beings, determined people in the sense of practice as a whole, and pushed such people into the real position of subject. From this thinking, we can think that the trial
【作者单位】: 辽宁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B8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武乾;试论美感的性质[J];哲学研究;1981年05期

2 胡义成;;简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02期

3 韩兆琦;司马迁的审美观[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2期

4 曾永成;运用系统原理进行审美研究试探[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4期

5 庄祖武;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形成看实践的涵义——与吴建国、崔绪治同志商榷[J];江淮论坛;1982年05期

6 滕云;一个全面发展的人的审美——马克思批评观管窥[J];天津社会科学;1983年S1期

7 樊德三;鲁迅的审美观[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83年02期

8 吴泽惠;略论美及其特征[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2期

9 胡义成;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发展[J];社会科学;1983年10期

10 林青山;;论毛泽东实践观的由来、形成和发展[J];云南社会科学;198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伦;沈干;;乳房审美:性、小乳房焦虑与美容矫正[A];江苏省首届性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2 方锡球;;文学发展机制与重写文学史[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3 吴家荣;;文学批评标准的反思与新论[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4 苏永进;李朝润;;办好社会音乐的一个有益尝试——浅谈创办江苏电视艺术团的体会[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5 杨辛;;天坛审美[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一辑)[C];1996年

6 张红运;;《水浒传》妇女群象审美新探[A];水浒争鸣[第六辑]——2000年水浒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7 李进书;;不粘不脱——文学与政治的关系[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8 谢友福;;动物在英汉谚语中的比喻性用法及其审美比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9 张道一;;中国审美的意蕴[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10 刘道广;;艺术活动及审美对社会文化基调的影响[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s,

本文编号:20410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0410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5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