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审美活动迈向价值观建构的历程

发布时间:2018-06-23 16:01

  本文选题:审美活动 + 价值观 ; 参考:《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摘要】:价值观的形成需要建构,而审美活动恰恰具有建构的功能,能够满足价值观形成的需要,,审美活动是通往价值观形成过程中的桥梁──审美活动在观念上全面产生主体需要,主体又以自己的需要去接纳价值实体──从而构成价值体系,产生相应的价值意识,最后由价值意识的“自我”提升形成价值观。
[Abstract]:The formation of values needs to be constructed, and aesthetic activities have precisely the function of construction and can meet the needs of the formation of values. Aesthetic activities are the bridge leading to the formation of values-aesthetic activities have an overall subjective need in concept. The subject accepts the value entity with its own needs, that is, to form the value system, to produce the corresponding value consciousness, and finally to promote the value consciousness from the "self" of the value consciousness to form the value.
【作者单位】: 四川行政学院!四川成都610073
【分类号】:B83-0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3 段勇;涂效华;;略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发展与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4 税尚军;;正视问题 突出重点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5 周智健;徐刚;;保障农民主体地位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6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7 邓宏烈;;论康德哲学的批判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8 李银兵;;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含义、基本特点和基本内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9 白立强;;唯物史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10 胡丰顺;;略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四个坚定不移”的辩证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乔旋;;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8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9 吴群芳;;和谐社会视野下公民均衡利益表达中的政府职能[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仰海峰;;表象体系、主体幻觉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职能——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探析[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夏菲;论英国警察权的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秦曼;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余正琨;论科学发展观对三大规律认识的丰富与发展[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余晓玲;以农地为依托构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徐本禹;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贾蓓;新世纪都市类报纸女性报道现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8 韩家勤;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9 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10 黄桂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构建[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索松华;;美学是研究审美现象的科学——兼论生活美学的合法性建构[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2 韩伟;董亮;;美学视野下的理论体系建构——评程金城的《中国陶瓷美学》[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 黄卫星;;审美活动交互原则对审美价值观建构之意义——以主体性到主体间性的转换要求及机制为视阈[J];东方论坛;2010年04期

4 林兰;;网络审丑“生态链”的建构分析[J];东南传播;2011年05期

5 王魏;;电影艺术审美心理过程初探——以影片《霸王别姬》为例[J];电影文学;2008年20期

6 王苏君;论审美体验的特性[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年03期

7 雷升录;文学与历史[J];安康师专学报;1994年02期

8 曹劲松;现代科学精神的特质与建构[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9 杨合林;陶氏家族传统的建构与传承——从陶渊明《命子》诗谈起[J];江西社会科学;2001年10期

10 叶坦;论道德伦理与经济利益──“义利”观念的时代演化与市场经济伦理的建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段建军;;审美活动中的自我与他人——审美创造价值观简论[A];价值哲学发展论[C];2008年

2 李星良;;人性与人的审美[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二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3 蒋笃君;;浅析中国特色公民社会的建构[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王斌;;论图书馆品牌文化的构建[A];广西图书馆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27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5 何晶;;中国大众传媒对本土中产阶层的话语建构现象初探[A];中国传播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九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钟华;;审美活动特性论纲[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7 廖海宏;;集合式网络词典中词条的文化信息建构[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胡翼青;;论社会学芝加哥学派对传播学学科建构的历史贡献[A];中国传播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九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潘建红;;我国当代创新文化的反思与建构[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Ⅱ)[C];2008年

10 王宏斌;;中国的公民社会与和谐社会的建构[A];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07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艾克斯(不自由撰稿人);“建构”科学新形象[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2 武毅英;如何建构质量保证体系[N];中国教育报;2002年

3 尹鸿;现代军人形象的建构[N];人民日报;2002年

4 刘武俊;预防职务犯罪机制的建构[N];检察日报;2001年

5 本报记者 晏向华;十年磨一剑:建构法的价值论[N];检察日报;2000年

6 ;山西要全面发展必须建构优势产业群[N];发展导报;2002年

7 ;建构哲学当代形态的探索[N];光明日报;2002年

8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范愉;现代司法理念的建构[N];检察日报;2001年

9 肖云儒;文学与现代人格的建构[N];人民日报;2001年

10 刘树德;中国式量刑指南的建构[N];人民法院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勇;论中国现代文学史诗意识的建构[D];武汉大学;2005年

2 徐善宝;建构共同利益:中国—东盟关系研究的新视角[D];暨南大学;2007年

3 王蓓;“道成肉身”:信仰和审美的相遇[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邓兰;艺术教学艺术的审美追求[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5 赵歌;竞技跳水美学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6 王英伟;社会工程与中国现代性的建构[D];吉林大学;2009年

7 杨桃莲;大学生自我认同的建构[D];复旦大学;2009年

8 刘茜;多元文化课程的建构与发展[D];西南大学;2007年

9 马衍明;论文学自主性[D];复旦大学;2003年

10 秦海霞;关系网络的建构:私营企业主的行动逻辑[D];上海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洪莉;我国信用体系的建构与政府职能[D];吉林大学;2005年

2 李颖;课堂交往中的学生人格发展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5年

3 庞瑞红;民办中学学生管理制度构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刚;我国行刑体系中社区矫正的理性建构[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5 刘莉萍;生命美学与当代中国人文精神的价值倡导与建构[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6 邹涛;历史学习策略的建构与应用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5年

7 周瑾茹;空间建构理论方法在我国建筑教学中的探索实践[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8 罗文伟;我国普通高校成人学习指导体系建设的反思与探索[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9 孙垂青;新课程理念下课堂建构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杨晋;论转型时期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构建[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0576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0576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c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