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对“美”的现象学还原

发布时间:2018-07-25 11:16
【摘要】:用胡塞尔现象学还原的方法,将审美活动中人的“内知觉”从遮蔽我们的“物”知觉中剥离,澄清“经验”是一切审美活动、情感体验的直接对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区分科学态度与审美态度、超验体验与审美体验。
[Abstract]:By using Husserl's phenomenology to restore human's "inner perception" in aesthetic activities, it is clarified that "experience" is the direct object of all aesthetic activities and emotional experiences. Further distinguish between scientific attitude and aesthetic attitude, transcendental experience and aesthetic experience.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分类号】:B8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友峰;岳介先;;西方古代美学:范式与历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荣先林;;真善美及其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诠释[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1期

3 谭刚,龙建新;足球之美——对足球运动的美学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2004年02期

4 王明治;袁平;;比较北欧、日本工业设计 构建中国现代设计美学[J];包装工程;2005年06期

5 董锋;论悲伤美[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6 吕世伦,邓少岭;法律·秩序·美[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7 祝朝伟,林萍;“尔雅”的审美之维[J];西华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8 祝朝伟;从“等值”概念的产生看中西文化的差异[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9 赵松柏,赵子华;高校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高等农业教育;2003年11期

10 杜向阳,来兴显;结合理工科学生的特点 讲好唯物辩证法[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健;;现代动漫电影中的暴力美学[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刘泽民;试论实践存在论的美学思考方式[D];复旦大学;2004年

2 苏东晓;审美无利害说与审美关系问题[D];复旦大学;2005年

3 王方良;产品的意义阐释及语意构建[D];东南大学;2004年

4 李哲;生态城市美学的理论建构与应用性前景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5 胡友峰;康德美学中自然与自由观念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6 傅松雪;美在生成:时间美学导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黄俊亚;竞技性艺术体操成套动作编排理论及应用模式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8 逄金一;身体理论视域中的秦汉女性美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宁;融汇与创新[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王磊;基督的天国与佛佑的人间[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汤杰英;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美育发展主要区域特点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张静静;丰子恺的“人生艺术化”理论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5 许凌冬;生态文艺学视域下的宗白华美学思想[D];扬州大学;2005年

6 毛亚玲;行走天涯的人生情怀[D];河北大学;2005年

7 牛海芳;论郭象的“适性”即“逍遥”[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李鹏飞;论川端康成与西方现代文学的关系[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9 孙运芬;中国当代新型漫画的审美特征浅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刘国钊;我国城市竞技体育欣赏人群的项目分布规律调查与项群美学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伯海;;生命体验和审美超越——论审美体验的由来与归趋[J];河北学刊;2011年04期

2 阎嘉;;时空压缩与审美体验[J];文艺争鸣;2011年15期

3 刘艳梅;;美学的当代发展与美学教学改革[J];美与时代(下);2011年08期

4 邹华;;近三十年来中国审美主义思潮的三种形态[J];学术月刊;2011年03期

5 陈博;;美学生活论转向的社会利弊[J];社会科学家;2011年08期

6 王思滢;;浅析梅洛-庞蒂现象学美学对环境美学的影响[J];美与时代(下);2011年06期

7 赵洋;;感性的超越与当下的顿悟——张彦远“妙悟”观的再审视[J];青年文学家;2011年09期

8 赵玉;阿诺德·柏林特;;走出美学与“否定美学”的困惑——对话当代环境美学家阿诺德·柏林特[J];学术月刊;2011年04期

9 章辉;;中国当代休闲美学研究综述[J];美与时代(上);2011年08期

10 赵飞飞;;迷狂通向自由——从柏拉图“迷狂说”的审美意义出发[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蒋均涛;;触类旁通,不即不离——抒情性作品与审美体验[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2 张敏;;哈尼族聚落景观的美学思考[A];2004生态美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周宪;;“后革命时代”的日常生活审美化[A];城市文化与艺术审美[C];2008年

4 钟仕伦;李天道;;二十世纪中国传统美学的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5 傅守祥;;大众文化时代的审美生态与身体美学[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6 徐放鸣;张儒雅;;地方审美文化研究:一个亟待重视的美学领域[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童庆炳;;审美与人的全面发展[A];小康社会:文化生态与全面发展——2003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8 徐放鸣;张儒雅;;地方审美文化研究:一个亟待重视的美学领域[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王柯平;;美学研究中的可能缺漏(提要)[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傅国涌;美学一样能直面生活[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2 肖瑶;中国美学研究的深化掘进[N];光明日报;2008年

3 厦门大学中文系 杨春时邋刘连杰;建立健全的身体美学[N];光明日报;2008年

4 盖光;论生存视域的深绿色“觉解”[N];文艺报;2004年

5 何志钧 孟凡生 鲁东大学文学院;产业化的时代美学走向泛化与庸俗[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刘家友;关于《美学基础理论简论》的若干问题[N];盘锦日报;2010年

7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 邓军海;美育三阶:善感、趣味与境界[N];光明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苏君;走向审美体验[D];浙江大学;2004年

2 杨鹏飞;庄子审美体验思想阐释[D];辽宁大学;2009年

3 杨文臣;当代西方环境美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杨波;生存论视野下的审美超越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芳;理查德·舒斯特曼身体美学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王东阳;审美体验之经验层面的超越[D];吉林大学;2007年

3 宁静;基于生理与心理平台上的审美体验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4 董红霞;“灵”与“肉”的审美和谐建构[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5 卫元媛;走向人性存在的澄明[D];辽宁大学;2008年

6 张子郡;网络技术对人审美能力的影响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7 生岩岩;中国古典审美活动“游”范畴通论[D];山东大学;2010年

8 李娜;中国古典美学“味”范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谢璐;现代旅游审美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曹敏;儒道文化中生命境界的审美体验[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1436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1436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1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