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齐一”概念的美学诠释
[Abstract]:"Qi I", on the one hand, is a thinking method that unifies the ontology of Tao and the theory of free existence, and constitutes epistemology; on the other hand, "Qi Yi" is also a theory of state of chaos, which pursues not moving heart and dispels differences. It, like Tao and Xiaoyao, constructs the logical premise and ideological foundation of Zhuangzi's skepticism aesthetics. " The concept of "Qi Yi" does not accord with the general formal logic, it is a theory of wisdom and aesthetics, and it is a poetic epistemology and value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unity of epistemology and realm theory, Zhuangzi's "Qi Yi" view or "Qi material theory" has rich spiritual significance of skepticism aesthetics.
【作者单位】: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基金】:浙江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庄子怀疑论美学及其当下意义”(06CGWX25YBX)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83-0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暴庆刚;论庄子自由思想之超越品格(上)[J];东方论坛;2004年01期
2 刘毓庆,郭万金;战国反《诗》学思潮与《诗》学危急[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杨妍;论庄子审丑美学的相对性[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4 暴庆刚;差异性:庄子齐物思想的复归[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2年01期
5 周曙光;庄子寓言的修辞艺术[J];平原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6 商原李刚;从《逍遥游》看《庄子》的游世主义及其现代意义[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7 刘毓庆,郭万金;战国纷乱与《诗经》传本的歧出[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邓乔彬;赵晓岚;;论辛弃疾与道家思想[A];2003中国上饶辛弃疾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达默迪纳;老庄著作和巴利语佛经若干词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吴永强;论庄子的人生观教育思想[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2 张根云;《庄子》变形艺术论[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3 魏冬;成玄英庄学思想管窥[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窦可阳;李白诗对《庄子》文学接受论稿[D];吉林大学;2006年
5 吴小玲;王叔岷《庄子校释》订补稿[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陈晖;庄子散文尚美精神探微[D];延边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军伟;;当代老子美学研究的方法论反思——基于美学史的考察[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陈德献;;理性与超越:李泽厚美学视阈中的儒道互补[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3 陈德献;;李泽厚美学思想中的儒道互补[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李智伟;张钰惠;;中国传统山水美学之优存价值探析[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谭保斌;;论我国传统美学中的“内美”观[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6 潘立勇;陆庆祥;;中国传统休闲审美哲学的现代解读[J];社会科学辑刊;2011年04期
7 刘毅青;;审美境界与人生境界的沟通——以虚静为中心[J];美育学刊;2011年04期
8 刘桂荣;;“自然”何谓? “自然”何以美? “自然”如何能美?——基于中国古典美学自然观的理路[J];晋阳学刊;2011年04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张国安;;庄子精神·道·道化人生——亲证“生态美”之中国古代案例[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钱雯;;道家美学思想探微[A];孔学研究(第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六次暨海峡两岸第四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3 张天曦;;庄子美育思想探微[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徐湘霖;;“纯素”之美与文人的“禅"意识[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5 周怡;;复归意识·山水审美及其文化解释[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聂振斌;;中国古代文化的生态美思想[A];2004生态美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张皓;;柳宗元的生态美学思想[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长北;;大象之美——传统艺术与文化传统系列论文之三[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时晓丽;庄子审美生存思想的现代意义[N];光明日报;2004年
2 张节末;中国美学史研究法三题[N];光明日报;2001年
3 徐碧辉;自然美的发现与审美化的生存[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4 郑学诗;傅山的审美观[N];太原日报;2007年
5 董刚;“隐秀”美学观的成熟与中古自然主义哲学的兴盛[N];贵州政协报;2006年
6 外国文学所 史忠义;“言外之意、象外之象”与“内涵义”[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7 廉水杰;国学视野中“审美人格”的建构[N];中国艺术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时晓丽;庄子审美生存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2 赵凤远;庄子生态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3 窦可阳;接受美学与象思维:接受美学的“中国化”[D];吉林大学;2009年
4 石了英;台港及海外华人学者美学视野下的庄子阐释[D];暨南大学;2010年
5 孙琪;台港新儒学阐释下的“中国艺术精神”[D];暨南大学;2006年
6 韩振华;王船山美学基础[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冰;论中国古典美学的潜性范畴“忘”[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2 邵丰;当代视域下的庄子生态美学思想[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3 赖永兵;论庄子的生命美学思想[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4 姚要武;庄子与海德格尔美学思想比较[D];安徽大学;2002年
5 廖快;庄子人生美学思想[D];四川师范大学;2002年
6 张涛;中国审美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7 邓叔平;论老庄生态美学思想[D];贵州大学;2006年
8 冀志强;美学沉思与中国哲学观论[D];安徽大学;2010年
9 姚振;美学视域下经济思想的发展与归宿[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10 解玉斌;从否定走向乌托邦[D];贵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1777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177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