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审美人类学的形成及其在中国的现状与出路

发布时间:2018-09-12 16:13
【摘要】:审美人类学是美学与人类学跨学科整合的一门新型的复合性交叉学科。它对美学与人类学各自的发展是极有价值的。虽然它是现代性学科分化的结果 ,带有现代学科的特征 ,但是在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的审美人类学研究逐步形成了解构西方现代美学传统的另一种美学形态。审美人类学从 2 0世纪 90年代开始在中国发展 ,取得明显的成就 ,同时还应当在理论建构、资源整合、研究意识与研究方式等方面加强研究 ,以期推进中国审美人类学的建设
[Abstract]:Aesthetic Anthropology is a new kind of compound cross-discipline which integrates aesthetics and anthropology. It is of great value to the development of aesthetics and anthropology. Although it is the result of the division of modern discipline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disciplines, the study of aesthetic anthropology since 1970s has gradually formed another form of aesthetics that deconstructs the western modern aesthetic tradition. Aesthetic anthropology has been developing in China since the 1990s, and it ha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At the same time, it should strengthen its research in the aspects of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resource integration, research consciousness and research methods, etc.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aesthetic anthropology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中文系 四川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B83-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杰,海力波;马克思的审美人类学思想[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2 张玉能;《论美书简》中席勒的审美人类学观点[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3 王杰,彭兆荣,覃德清,苏东晓;审美人类学三人谈[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4 郑元者;艺术起源与“美”的情境性[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5 郑元者;艺术起源序说──当代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美学研究之一[J];民族艺术;1997年01期

6 覃德清;审美人类学:价值取向与方法抉择[J];民族艺术;1999年03期

7 王杰,海力波;审美人类学:研究方法与学科意义[J];民族艺术;2000年03期

8 王杰,覃德清,莫其逊,张利群,唐桃,李剑峰,格明福,张文杰,于琦;审美人类学视野中的“南宁国际民歌节”[J];民族艺术;2002年03期

9 王杰,叶舒宪,覃德清,海力波;探寻文化的审美尺度——审美人类学与文化建设四人谈[J];南方文坛;2003年01期

10 张玉能;席勒的审美人类学[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正兵;;试论康德美学的先验转向——兼就目的性原理的形成与邓晓芒先生商榷[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2 陈元贵;;艺术人类学视角与“美的规律”研究[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3 朱晓宇;;女书文化性别修辞与符号指述关系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4 谭学纯;修辞幻象及一组跨学科相关术语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5 朱寿兴;历史唯物主义美学的审视与建构——读《马克思主义与现代美学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6 訾非;;走向进化与生态审美心理学[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7 侯宏堂;;20世纪90年代中国实践论美学的自我反思[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8 徐炫;;美在矛盾与和谐的统一——论男性的审美与女性形象的改造[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9期

9 胡运良;夏雪芬;;融伦理精神于商业保险的价值目标体系[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游力;;论数字化时代人们审美意识的局限性发展[J];大家;2011年2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李永新;;身体是审美意识形态的物质基础——伊格尔顿审美意识形态理论中的身体问题[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2 赵子昂;;论文学“审美性”与“意识形态性”的关系——以拉康主义的精神分析学为基础[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3 陈杏梅;欧跃发;;桂林乡村生态旅游的审美人类学思考[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12卷)[C];2010年

4 周文萍;;简论商业大片的“崇高”特征——兼及新世纪十年中国商业大片的得失[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朱存明;郑广智;;《人类学美学的崛起》[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6 沈晔;;发挥美育在青少年科技教育中的作用[A];科学教育的实践与探索[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晓勇;政治审美化[D];吉林大学;2011年

2 罗绂文;李泽厚“情本体”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杨亭;土家族审美文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吴时红;实践论美学在中国[D];浙江大学;2011年

5 王萌;反抗与创造:杰弗里·哈特曼的文学批评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黄莹;生的极限与超越[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之薇;献祭[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8 严冰;自由在是,人道亦在是[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9 高来源;论人在经验世界中的超越[D];黑龙江大学;2011年

10 王静;作为文化批判的审美[D];黑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阳功庆;论特雷·伊格尔顿的文化批评观[D];湘潭大学;2010年

2 冯香;康德的道德教育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3 王敦;壮族《麽经布洛陀》的审美人类学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4 刘洋;现代商业广告设计中的情感诉求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5 任巧s,

本文编号:22395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2395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a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