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无”到释“空”──对“意境”生成的哲学考察
[Abstract]:As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which embodies the essence of Chinese classical aesthetics, in the discussion of its forming process, some people reveal its context from the angle of artistic ontology. It can be said that the level of research reached a considerable height.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art itself, it is a bottom-up perspective to find out the nature of its Noumenon.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fundamental basis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from the inner logic of the evolution of philosophical theory thinking from the top to the bottom.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哲学系
【分类号】:B83-0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劳承万;当代文艺学理论研究之难题及其发展之契机[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2 吴晓枫;;现代与历史相遇的诗性审美空间——解读中国古典园林的永恒魅力[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3 蔡华,申喜萍;倪瓒的道教美学思想探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05期
4 陈代湘;牟宗三对朱子中和学说的阐析[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05期
5 张茂林,孙勇;论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6 乔健;韩非对君主专制绝对确定性的追求[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7 康中乾;20世纪中西文化观念的冲突与会通[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8 乔健;从“制约权力”到“自我约束”──春秋时期政治的重要特点与孔子政治思想的局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9 王刚;静穆:作为一种理想的生存方式——论陶渊明的主导人生[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1期
10 蒲长春;“名教”与“自然”:嵇康的伦理观及其矛盾[J];广西社会科学;2004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张伯昭;;构建京剧学的重大课题:经典化和现代化[A];京剧与中国文化传统——第二届京剧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宋丹;俞书伟;王俊涛;;设计无格,借景有因——浅谈产品中的透明性设计[A];Proceedings of the 20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Volume 1/2)[C];2007年
3 雷中民;任军;胡茗;;汉字的渊源及在包装设计中应用的魅力[A];第十一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07年
4 余伟伟;;论筷子与刀叉的比较分析对现代设计的启示[A];第十一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7年
5 宋丹;俞书伟;;设计无格,借景有因——浅谈产品中的透明性设计[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6 钟仕伦;李天道;;论中国传统美学之自由审美精神[A];“美学与多元文化对话”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黄培清;;从《红楼梦》诗歌的翻译看译诗三难[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8 王国绶;;闻一多“绘画美”内涵的再探究[A];2004年闻一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千一;碰撞、对话与交融[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2 任真;论中国当代的《毛诗·大序》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3 栾慧;中国现代新诗接受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4 唐英;消费时代电视广告审美特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5 欧宗启;印度佛教中国化与中国古代文论的建构[D];四川大学;2007年
6 李淑辉;时空交界下的文化抉择[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7 黄戈;踪迹大化·其命唯新[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8 杨庙平;《巴黎手稿》与当代中国美学理论形态建构[D];四川大学;2007年
9 梅红;《读者》的品牌及审美分析[D];四川大学;2006年
10 刘利民;在语言中盘旋[D];四川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静;理学背景下的《诗集传》阐释学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2 黄凌云;程嘉燧诗歌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3 李爱国;音乐教育在普通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及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4 潘亚茹;对欧阳子作品的解读[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5 郭雪峰;范晔及其《后汉书》文学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6 周密;戈达尔电影艺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7 张莉莉;中国古典园林意境之美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8 倪井如;浅谈现代绘画的装饰性[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9 邱月;儒道传统文化精神在当代生态景观设计中的价值[D];四川大学;2007年
10 王中焰;“山谷笔法”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丹;无:现代设计流程中的道义[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2 修倜;“有言”之象与“无言”之美——“有无相生”论略[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3 张廷国;“无”之追问——海德格尔论形而上学问题[J];科学.经济.社会;2000年02期
4 石琼;本“无”到释“空”──对“意境”生成的哲学考察[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5 李光福;老子之道新探[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6 魏小巍;有和无的现代形态:虚拟的哲学基础试说[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01期
7 孙美堂;有·无·悲——悲剧本质小识[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8 周军伟;人的本质之“无”[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9 李光福;老子之道的意蕴[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10 邹元江;戏剧本体论承诺的限度——读谭霈生《戏剧本体论纲》断想[J];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林光华;魏晋玄学“言意之辨”的诗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殷学明;诗与居[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2 师庭雄;存在的事情[D];兰州大学;2005年
3 蒋邦芹;此在·世界·存在[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4 崔建;从贵无论到无无论的逻辑发展[D];山东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2510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251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