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育代宗教与中国现代美学的身份认同
[Abstract]:Cai Yuanpei's concept of "replacing religion with aesthetic education" has become the first aesthetic pro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aesthetics. It took an active part in the May 4th New Culture Movement, played the role of ideological enlightenment against Confucianism, and constructed the modern Chinese aesthetic concept with the universality of beauty, emotion and super-interest. It affects the social status and knowledge path of aesthetics in modern China and is regarded as the value criterion of school education and literature and art. At the same time, because of its dependence on western theory, it ignores the social reality and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makes the identity confusion in modern Chinese aesthetics.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文学院;
【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20世纪中国文学生产方式与文学意义和形式”(项目编号:NCET—10—0661)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B83-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杜卫;“审美无利害性”命题的中国化及其意义[J];学术月刊;1999年01期
2 潘知常;;“以美育代宗教”:中国美学的百年迷途[J];学术月刊;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伍永忠;;朱光潜的美学与人生哲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2 郜东星;;放弃诗教:中国教育的百年迷途[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年06期
3 张青岭;“非功利”概念内涵的演变和界定[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01期
4 冯学勤;;抛弃审美形而上学:倒退还是进步——就尼采晚年思想转变与王元骧先生商榷[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冯学勤;;以身体为准绳——论尼采晚期美育思想的身体转向[J];美育学刊;2011年04期
6 汤拥华;;“古雅”的美学难题——从王国维到宗白华、邓以蛰[J];浙江社会科学;2008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资利萍;感性的呼唤[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2 权雅宁;中国文论的知识形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莫小红;蔡元培对席勒美育思想的接受[D];湘潭大学;2009年
2 谢芳;论20世纪早期我国的普通学校音乐教育观[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3 杜禾;论艺术美育对大学生道德情操的陶冶[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4 邓微星;梁启超趣味主义美学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5 陈彬;20世纪早期中国美育思想探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陈凌涛;“美的人生观”与“美的社会组织法”[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徐剑;20世纪80年代审美文论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志一;如何评价王国维和蔡元培的美学理论?[J];学术论坛;1982年03期
2 吴中杰;;开拓期的中国现代美学[J];学术月刊;1993年06期
3 王济远;;中国现代美学及现代文学研究的一点反思[J];飞天;2006年07期
4 刘志一;“五四”时期前后我国美学研究状况概况[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4期
5 邹华;封闭矛盾的古代和谐——梁实秋的美学思想[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1期
6 杨兆平;浅谈中国共产党人与中国现代美学[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5期
7 邹华;;胡风在中国现代美学史上的地位[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6年04期
8 杜卫;;简论中国现代美学的人生艺术化思想[J];社会科学辑刊;2007年04期
9 ;“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J];文学评论;2008年04期
10 金雅;聂振斌;;中国现代美学的精神传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水德;;泉州道教旅游文化的价值建构[A];三生万物——老子思想论文集[C];2003年
2 蒋孔阳;;西方文化冲击下的中国现代美学[A];时代与思潮(2)——中西文化冲撞[C];1989年
3 况平;;走向建筑生态学——我的发展之路[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1)[C];2009年
4 魏红明;;根据断层裂隙带涌出物预测裂隙带走向、宽度以有效指导巷道掘进[A];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安全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连传杰;吴戈;;走向长壁开采时水平移动规律的新研究[A];水电与矿业工程中的岩石力学问题——中国北方岩石力学与工程应用学术会议文集[C];1991年
6 杨莉萍;;当代西方心理学发展的动因与走向[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涂光晋;;从“媒体意见发布”到“公众意见整合”——新时期中国新闻评论的历史性变迁[A];2004第二届亚洲传媒论坛——新闻学与传播学全球化的研究、教育与实践论文集[C];2004年
8 鲁兵;;从规律把握中国经济特区未来走向[A];2004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后记[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下卷)[C];2008年
10 宋立新;;生态社会学视角下的城市空间研究[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郑玉明 冯学勤;中国现代美学的资源与实践[N];光明日报;2009年
2 潇牧;中国现代美学的初启与西学[N];中国艺术报;2010年
3 张维庆;走向未来[N];中国人口报;2000年
4 记者 吴玮华;银行走向电子化[N];中华工商时报;2000年
5 王前;企业走向网络一体化[N];中国商报;2001年
6 记者 王兵;我国档案管理走向信息化[N];人民邮电;2000年
7 记者 王婷;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四人谈[N];社会科学报;2008年
8 赵乐琴;北京如何走向国际化大都市[N];北京科技报;2000年
9 廖贵年;走向非洲 共同发展[N];人民日报;2001年
10 罗菲;走向新世纪的正泰[N];市场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宏超;学科与思想:中国现代美学的起源[D];复旦大学;2008年
2 杨平;康德与中国现代美学思想[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蔡典维;论知识经济时代政治发展走向与政府新作用[D];山东大学;2003年
4 朱洁;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新生代电影文化阐释[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闫国生;战后日本政党政治的演变及其特征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O@同壮;庄子与中国现代美学[D];暨南大学;2007年
7 马永生;怨妇母题与20世纪中国小说[D];山东大学;2006年
8 唐小林;现代汉语诗学与基督教[D];四川大学;2004年
9 唐善林;邓以蛰美学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10 王云亮;话语的转型[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霍婧;中国现代美学思想之奠基[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田雷;中国现代美学开创期崇高审美范畴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3 杨亮;冷战后的中日关系及其走向[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4 陈彬;20世纪早期中国美育思想探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顾爱勤;走向生活世界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D];苏州大学;2008年
6 李虹;试论南北朝时儒释道的走向[D];山西大学;2006年
7 刘颜玲;境·行·果[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8 范树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政策走向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9 刘钰;北约新战略的形成与其未来走向[D];武汉大学;2005年
10 陈立芳;歌唱时体内力量对抗之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2515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251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