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自然美的视野与审美人类学学科的建设

发布时间:2018-11-06 14:20
【摘要】:从自然美的视野来看 ,民间的或民俗的文化是一种自然的文化风景。审美人类学更应强化自己审美的思路 ,这样才能使自己和一般的文化人类学区别开来 ,才能突出本学科的审美的特性。在研究方法上 ,审美人类学也应更多地从美学的角度着眼 ,对残存文化进行富有特色地研究
[Abstract]:From the view of natural beauty, folk or folk culture is a natural cultural landscape. Aesthetic anthropology should strengthen its own aesthetic thinking so as to distinguish itself from the general cultural anthropology and highlight th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bject. In terms of research methods, aesthetic anthropology should als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study of residual culture from an aesthetic point of view.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B83-0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岱;不学诗 无以言——论生活世界中的人文关怀[J];东疆学刊;2005年03期

2 徐岱;艺术的理由——重申本体论诗学的一种路径[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王先霈;古代境论、味论中的移情和联觉理论[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4 赵敦华;对史前人类生活的考古哲学反思——兼论探索中国文明起源问题的解释模式[J];江苏社会科学;2003年05期

5 齐梅,柳海民;关于教育起源的假想与推断[J];辽宁教育研究;2004年07期

6 唐成林;闫申;;从爱默生的“自我陶醉”看超验主义的缺陷[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7期

7 杨宁;叙事性思维和儿童道德教育[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8 李自芬;网络文学与文学本质[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9 杜书瀛;艺术:生活的特异化[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10 丁来先;自然之美的理论还原[J];文史哲;2004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苏东晓;审美无利害说与审美关系问题[D];复旦大学;2005年

2 齐梅;教育学原理学科科学化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陈元贵;仪式与审美尺度问题[D];复旦大学;2006年

4 孙士聪;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视阈下西马意识形态批评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5 周保彬;海因里希·沃尔夫林艺术风格理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6 黄伟;返回艺术的生存之源[D];四川大学;2006年

7 隋少杰;文化传播与艺术的机制性生成[D];四川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雪茜;苏轼夜游及其对现代夜间旅游审美的启示[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2 朱莉;幼儿艺术语言表现观及其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上的基本要求[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谢宏雯;原始岩画艺术精神的启示[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4 赵洪涛;李渔的家居美学观[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杨荔斌;现代视野中黑衣壮文化的审美价值[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钟春林;艺术契约说[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祁凤霞;绘画创作与生活情感关系之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陈鹏飞;生态美学:理论基础及其意义[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雷文彪;论全球化语境下民歌艺术的生存与发展[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陆颖;论民歌艺术的当代发展及其文化价值[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旭晓;武艳;;试论自然美研究的逻辑起点——从自然美为何成为我国美学研究的难题谈起[J];晋阳学刊;2011年04期

2 刘桂荣;;“自然”何谓? “自然”何以美? “自然”如何能美?——基于中国古典美学自然观的理路[J];晋阳学刊;2011年04期

3 周军伟;;自然美的先验感性论分析[J];晋阳学刊;2011年04期

4 邓佑玲;;中国少数民族美学研究及学科建设的思考[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王静;;小议自然美的标准问题[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8期

6 代迅;;审美态度的恰当性:中国当代美学的自然美[J];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04期

7 王敦;;信仰·禁忌·仪式:壮族麽经布洛陀的审美人类学发微[J];广西民族研究;2011年02期

8 周小兵;;自然全美: 新时代的公设——论肯定美学对“自然全美”命题的无法肯定[J];美育学刊;2011年04期

9 林琳;;生态文明的美学思考[J];中华文化画报;2011年07期

10 沈立晟;;美的本质在于形象地展示幸福要素的一角以及对幸福的向往和追求[J];美与时代(下);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成纪;;重新认识中国当代美学中的自然美问题[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张德兴;;自然美:从生态美学的角度看[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李泽淳;;关于生态美学研究的几点思考[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李泽淳;;关于生态美学研究的几点思考——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提纲[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肖建华;;新疆自然风光的现代美学价值[A];“和谐社会中的美学与高校美学教育”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徐书城;;《美学大纲·序》[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7 赵连元;;审美与生活[A];北京周末社区大讲堂集粹(第一辑)[C];2007年

8 徐书城;;美学方法论改革刍议——马克思主义和美学研究[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9 何齐宗;;先秦儒家美育思想探讨[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全国美学会议继续举行学术报告会并对美的本质、中国美学史等问题进行座谈[A];中华美学学会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简报[C];198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向丽 云南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激活美学对现实的思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丁来先;什么是自然美的深层基础[N];中华读书报;2004年

3 潘杰;以水为美——人类独有的审美情怀[N];中国水利报;2006年

4 刘成纪;生态学时代的新自然美学[N];光明日报;2005年

5 刘悦笛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通过自然问题实现美学进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6 黄国范;科学理论的审美启示[N];浙江日报;2009年

7 徐碧辉;自然美的发现与审美化的生存[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8 师雅惠;继承发展前辈学者的美学思想[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9 周来祥;和谐美学与和谐社会建设[N];人民日报;2007年

10 师雅惠;蔡仪学术思想研讨会综述[N];文艺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聂春华;董仲舒美学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8年

2 张军;阿多诺审美现代性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马正应;退溪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4 朱寿兴;美学的实践、生命与存在[D];四川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大德;瓦尔特·本雅明的灵韵理论与其审美人类学思想[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叶茜;桂林文化底蕴的审美人类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3 向丽;审美制度——审美人类学的存在方式[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4 刘东阳;自然美:从本质论走向生态论[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5 程铧;自然美:从康德、黑格尔到阿多诺[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孙小光;俄狄浦斯的美学与人类学救赎[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许晓华;论庄子崇尚自然的审美理想[D];苏州大学;2007年

8 董滨宇;天才观:康德、席勒与德国浪漫派[D];黑龙江大学;2006年

9 韩素梅;中国士人园林的审美解读[D];山东大学;2007年

10 许婷婷;康德论“自然美”[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3145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3145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d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