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光晕”隐退之后:审美现代性的学科反思

发布时间:2018-11-06 16:03
【摘要】:审美现代性以日常生活为透视孔道,日常生活审美化力图填平艺术与生活间的鸿沟。如何以纯粹审美解释当代文化的变迁格局,康德以审美鉴赏的超功利性专注于对审美对象的纯形式以捍卫艺术的尊严。本文认为应以审美生存为基础,剔除审美经验中的平庸化趣味,提升人性精神力量,发扬艺术审美本性的自我批判功能,实现主体性的复归。
[Abstract]:Aesthetic modernity takes daily life as the perspective of Confucius, and daily life aesthetic tries to bridge the gap between art and life. How to explain the changing pattern of contemporary culture with pure aesthetics, Kant focuses on the pure form of aesthetic object to safeguard the dignity of art with the super utilitarian of aesthetic appreciation. This paper holds that we should eliminate the mediocre taste in aesthetic experience, promote the spiritual strength of human nature, carry forward the self-critical function of artistic aesthetic nature, and realize the return of subjectivity on the basis of aesthetic existence.
【作者单位】: 陕西理工学院;
【分类号】:B83

【共引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晓波;怎样的日常生活,,如何审美化[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彭亚非;图像社会与文学的未来[J];文学评论;2003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向阳;;“光晕”隐退之后:审美现代性的学科反思[J];名作欣赏;2011年02期

2 高小康;;生活论美学与文化生态学美学[J];文艺争鸣;2010年21期

3 粟世来;;审美现代性与消费主义意识形态批判[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4 肖琼;;“日常生活审美化”中的审美[J];理论界;2010年10期

5 周宪 ,殷曼i_;社会关怀与治学之路[J];中文自学指导;2004年06期

6 侯新兵;;精神价值层面的审美现代性[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7 高建平;;美学与艺术向日常生活的回归[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8 张政文;;康德的审美现代性设计及对后现代美学的启示[J];文艺研究;2010年11期

9 周宪;审美现代性的三个矛盾命题[J];外国文学评论;2002年03期

10 康艳;;“审美日常化”理论话语的审美内涵分析[J];社会科学辑刊;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陆扬;;费瑟斯通论日常生活审美化[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周宪;;“后革命时代”的日常生活审美化[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康艳;;当代美学发展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现象[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杨光;;审美现代性的时间意识——兼论转型期中国美学研究的当代意识问题[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姚文放;;新中国的三次“美学热”[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周宪;;审美现代性的四个层面[A];探寻美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2001—2006)纪念文集[C];2006年

7 王建疆;;中国美学:从主义出发还是从形态出发?[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蔡志栋;;从现代情感本体的角度看梁启超[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9 刘悦笛;;当代中国美学:问题与反思[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刘桂荣;;回顾与反思——中国古典美学现代性建设十年[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金惠敏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审美现代性的三个误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 张天曦;日常生活审美化:当代审美新景观[N];山西日报;2004年

3 杨光;文艺学、美学新焦点:日常生活审美化[N];中华读书报;2003年

4 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 肖鹰;诗意地栖居在审美主义的白夜[N];社会科学报;2004年

5 朔风;美学的百花园中异彩纷呈[N];学习时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杨桂青;美学对时代呼唤的回应[N];中国教育报;2010年

7 艾秀梅;世纪初的美学新视窗[N];文艺报;2002年

8 中国社会科学院 刘悦笛;重建中国化的“生活美学”[N];光明日报;2009年

9 北方工业大学文法学院 王文革;审美教育的立足点[N];光明日报;2009年

10 刘悦笛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通过自然问题实现美学进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陈雪梅;审美超越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2 王卓斐;美学回家[D];山东大学;2010年

3 范昀;审美与正义[D];浙江大学;2008年

4 张军;阿多诺审美现代性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刘琴;审美自律性的历史考察与反思[D];复旦大学;2009年

6 霍炬;反审美的意识形态[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陈宁;德意志造型美学中的古典意识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8 张中;直觉与审美自由[D];复旦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傅瑶;“日常生活审美化”在中国的接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2 李春娟;“日常生活审美化”再审视[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杨也;论“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三副面相[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邹玲;《论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的审美现代性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5 王俊杰;日常生活审美化批判与艺术化生存[D];河南大学;2011年

6 谷鹏飞;艺术何为[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7 刘会丽;日常生活审美化论题辨析与现象反思[D];山东大学;2009年

8 唐桃;尼采审美现代性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9 孙弋岚;席勒美学理想与日常生活审美化[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刘瑶青;审美现代性视域中的当代视觉文化[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3147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3147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88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