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重提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历史的”批评标准

发布时间:2018-11-06 16:55
【摘要】:批评标准的失落已经给当代文学的发展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用兼具科学性和开放性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历史的"批评标准引领文学批评是关系到中国文学健康繁荣的根本性问题之一。
[Abstract]:The loss of critical standards has brought negative effects to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It is one of the fundamental problems related to the health and prosperity of Chinese literature to lead literary criticism by the standard of Marxist criticism in the history of aesthetics, which is both scientific and open.
【作者单位】: 漳州师范学院中文系;
【分类号】:B8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洪永稳;简析康德美学中审美与人的自由[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徐庆年,王达敏;钱钟书与休谟哲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3 陈祥明;论科学美及其美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4 王金龙;生活经验转化为审美经验的心理功能分析[J];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01期

5 李淑言;结构主义对美国文学研究的影响[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2期

6 李剑;论比较教育的目的性与审美性[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7 王一川;通向中国现代性诗学[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8 李军学;论喜剧艺术的本质[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9 陈吉猛;新时期文学理论的审美主义倾向论略[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10 邓双林;论音乐美的纯粹性——对音乐本质的思考之三[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av本;;以屈原为例:西方浪漫主义阐释的有效性问题[A];中国楚辞学(第六辑)——2000年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凯;儒家元典与中国诗学[D];四川大学;2002年

2 胡泓;从他者到他们[D];河南大学;2003年

3 向宝云;曹禺悲剧美学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4 于东晔;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D];苏州大学;2003年

5 钟锡南;金圣叹文学批评理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6 郎晓玲;十八、十九世纪中英鬼小说主题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7 郑国庆;落幕[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8 肖剑南;东有启明 西有长庚——周氏兄弟散文风格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9 秦艳贞;朦胧诗与西方现代主义诗歌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10 张冬梅;产业化旋流中的艺术生产——当代中国艺术产业化问题的理论诠释和实践探索[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丽巍;“主体性”视野下的康德、克罗齐美学思想[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冯巩;相声艺术创新的探索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3 孙宁;“文气”的生命内涵与美学意蕴[D];西北大学;2002年

4 王美钦;写实油画技法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2年

5 余学玉;由理性向非理性过渡的桥梁[D];安徽大学;2002年

6 张鑫;爱伦·坡短篇小说的现代性[D];湘潭大学;2002年

7 袁继灵;三曹及其诗歌[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8 刘晓春;叶燮《原诗》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夏燕;论电影艺术接受的审美规律[D];贵州师范大学;2003年

10 雷泽兵;感伤的行旅[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苏玮;;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主体性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 何萍;;论文化哲学的普遍性品格及其建构[J];江海学刊;2010年01期

3 李中祥;;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述评[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4 马国水;;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文化哲学的同一性[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10年01期

5 白玉鹤;;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思考[J];学理论;2010年01期

6 马建辉;;哲学和美学、文艺学本体论问题学术研讨会综述[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0年01期

7 宋志明;;当代中国哲学往何处去?[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8 董学文;;对“实践存在论美学”的辨析[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0年01期

9 彭纳揆;李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系统辩证学的先导[J];系统科学学报;2010年01期

10 李春火;;唯物史观的当代审视——“全国第六届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论坛”述评[J];哲学研究;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西安;;读者与编者:一个不能稍有模糊的哲学关系[A];中国编辑研究(2009)[C];2010年

2 黄顺基;;自然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专家专题论坛“在为国服务中发展自然辩证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傅德本;;自然辩证法何以安身立命——读刘啸霆教授文章的几点认识[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专家专题论坛“在为国服务中发展自然辩证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李忠杰;;在江苏省纪念瞿秋白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A];江苏省纪念瞿秋白同志诞辰110周年领导同志讲话汇编[C];2009年

5 ;附录:追求真理的探索者——纪念瞿秋白同志诞辰110周年[A];江苏省纪念瞿秋白同志诞辰110周年领导同志讲话汇编[C];2009年

6 梁堂华;;浅谈徐特立的创造教育思想[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一)[C];2009年

7 卓晴君;;略论毛泽东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一)[C];2009年

8 平飞;;刍议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及其世界意义[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费郁红;胡兰萍;杨春;;科技期刊传播学研究的多元方法[A];中国高校学出版(Ⅱ)——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第13次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丁士峰;丁静;;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思想方法和领导方法——改革开放三十年党的领导活动经验研究[A];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孙学富;在“化”大众中彰显理论活力[N];解放军报;2011年

2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何萍;文化哲学的哲学史论题[N];光明日报;2011年

3 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09级经管2班学员 武慧云;加强学习 增长才干 服务山西[N];山西党校报;2011年

4 李佃来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中国问题范式与学科视阈融合[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中共潮安县委宣传部 丁有和;运用哲学思维 改进思想方法[N];潮州日报;2011年

6 童萍;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N];人民日报;2010年

7 宁祖杰 特约通讯员 杨西河;济南军区某机步旅新战士任康当上“编外教员”[N];解放军报;2010年

8 徐振华;艾思奇“干烧大饼”的启示[N];光明日报;2010年

9 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 许全兴;“一卷书雄百万兵 攻心为上胜攻城”[N];北京日报;2010年

10 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 许全兴;艾思奇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N];人民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启国;创新发展论[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2 熊进;论马克思的时间概念[D];武汉大学;2010年

3 孙宜晓;葛兰西历史主义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严景阳;司法正义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张旭;真理还是权威[D];吉林大学;2008年

6 徐震;哈贝马斯商谈政治观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7 侯依成;马克思哲学革命后的形而上学补写[D];吉林大学;2007年

8 王玉平;二十世纪上半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之检视[D];南开大学;2005年

9 缪柏平;艾思奇哲学道路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10 耿彦君;唯物辩证法论战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萍;艾思奇《大众哲学》及其价值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2 敦鹏;论马克思的实践过程辩证法[D];燕山大学;2010年

3 霍群;尼采超人哲学的后世影响与启迪[D];燕山大学;2010年

4 孙莉;实践思维方式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创新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5 郭宏福;实践辩证法的合法性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6 王培培;实践思维方式视域下的实践合理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7 邹静;毛泽东对中国传统哲学的继承创新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8 徐敏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世界视野[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玲;艾思奇的马克思主义观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10 邹欣;论马克思学说中“现实的人”的主体内涵[D];吉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3148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3148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7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