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当前美学研究的两大热点
[Abstract]:On Yao Wenfang (225002, Department of Chinese Studies, Y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after a brief adjustment, the once cooled aesthetic research seems to have warmed up again. Although it is unlikely to return to the abnormal heat of the past, it still presents an active trend and forms a hot issue of concern, among which there are two most striking hot spots: one is about.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师范学院中文系
【分类号】:B8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朱立元;“实践美学”的历史地位与现实命运——与杨春时同志商榷[J];学术月刊;1995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传东;李泽厚美学批判[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 朱志荣;实践论美学的发展历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何池友;精英文化对大众文化的审美范导作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4 陈定家;“审美泡沫”:文化消费意识与广告[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5 祖苇;后现代体育美学面临的要求和问题[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6 张冬梅 ,胡玉伟;历史叙述的重组与拓展——对新历史小说与“十七年”历史小说的一种比较诠释[J];当代文坛;2003年02期
7 吕疆红;加强美育教育 提高理工科大学生综合素质[J];高等理科教育;2003年S2期
8 章海荣;旅游审美三论:动态、参与和快感[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4期
9 李世涛;后实践美学与实践美学的批评与反批评——从对立、排斥走向对话、汇通之二[J];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10 陈向义;;实践美学的当前境遇[J];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丕显;;对立与互补:马列文论和现代西方思潮[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虎;20世纪后期中国文学思潮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朱寿兴;美学的实践、生命与存在[D];四川大学;2005年
3 季芳;实践美学的生态维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刘亚斌;新时期文论价值取向历程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5 刘广新;李泽厚美学思想述评[D];浙江大学;2006年
6 胡友峰;康德美学中自然与自由观念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7 黄定华;蒋孔阳人生论美学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弓;历史视野中的实践美学[D];复旦大学;2007年
9 王彬;当代流行歌曲的修辞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10 唐英;消费时代电视广告审美特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小风;九十年代热点电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王景强;网络媒体的审美阐释[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张华;网络文学初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叶楚定;中学文学教学审美空白说[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5 刘月;转型期的中国当代审美文化[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6 贺季方;实践美学:历史选择与现实命运[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7 秦海英;论中国大众文化生产和消费的错位现象[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8 韦映;现代传媒环境下的中国当代电视文化现象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9 何雪莲;大学理想:追求完善人格[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10 饶天柱;建筑的雕塑性表象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穆纪光;关于审美起源的追溯[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3期
2 栾羽;;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观——毛泽东美学思想学习札记[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Z1期
3 张健;从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观看车尔尼雪夫斯基人本主义美学思想[J];河北学刊;1986年01期
4 陈士洪;主体·情感·实践[J];云南社会科学;1987年06期
5 毛崇杰;美学路上八个春秋[J];河北学刊;1987年03期
6 杜东枝;马克思的美感论[J];思想战线;1988年05期
7 董学文;;建设当代形态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的设想[J];文艺争鸣;1988年04期
8 宗坤明;;审美关系与形象效应[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4期
9 樊德三;;李泽厚五、六十年代美学思想概观[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8年02期
10 美研;朱光潜美学思想研讨会综述[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晓春;熊良智;;从中国传统本然美学看实践美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2 刘恒健;;关于美学转型的沉思——新世纪中国美学之展望[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3 陈望衡;;培植一种环境美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4 汪济生;;动物是否在自然面前永远被动和无能——评蒋孔阳及实践美学派的一种有代表性的动物观[A];2004生态美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张玉能;;实践美学与现代性[A];“美学与当代生活方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杨春时;;美学要抗争现代性的重压[A];“美学与当代生活方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汪济生;;必须正视马克思恩格斯在人与动物界定问题上的区别[A];2004生态美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李泽淳;;关于生态美学研究的几点思考——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提纲[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刘成纪;;重新认识中国当代美学中的自然美问题[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张奎志;;体验美学:当代美学的一种可行性选择[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庆本;拒绝平庸[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王洪岳 谭好哲;吴炫对美学的“否定”[N];中国教育报;2000年
3 王绯;当代审美文化中的精神呵痒现象[N];中国文化报;2000年
4 刘士林;生命美学:世纪之交的美学新收获[N];光明日报;2000年
5 姚文放;给美学注入现代的血液[N];中国教育报;2001年
6 邢煦寰;审美文化与华服创制[N];中国文化报;2001年
7 王昕;现实主义精神与当代审美文化的创建[N];文艺报;2002年
8 胡经之;走向文化美学[N];中华读书报;2002年
9 刘奎然 刘湘秋(潍坊科技职业学院);树立全面观念 改革传统教学[N];中国艺术报;2003年
10 王静;探寻审美文化真谛[N];光明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泽民;试论实践存在论的美学思考方式[D];复旦大学;2004年
2 高岭;审美文化语境中的商品拜物教批判[D];中央美术学院;2005年
3 季芳;实践美学的生态维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红;论转型期审美文化走向及建构[D];郑州大学;2000年
2 刘月;转型期的中国当代审美文化[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3 张爱凤;影、视、网与当代审美文化[D];扬州大学;2001年
4 贺季方;实践美学:历史选择与现实命运[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5 常新;当代中国审美文化的反思、评价与建构[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6 胡燕妮;审美世俗化[D];暨南大学;2003年
7 刘大先;文化群落与当代中国审美文化多元化[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8 杨菊;当代中国电影文化格局的形态特征及其发展趋势[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9 刘畅;钢琴演奏中音乐表现的分寸感之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全峰梅;模糊的拱门——建筑性的现代性现象学考察[D];广西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3241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324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