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瘦”现象的美学反思
[Abstract]:With the improvement of material living standards, human aesthetics of their own body has entered a new stage. With the help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means, human beings can not only modify themselves in the traditional sense, but also reshape themselves. On the one hand, it shows the persistent pursuit of "beauty", on the other hand, it also shows the new definition of "beauty" in the present era. Among them, "thin" as an important index of human physical beauty has been highlighted, with "thin" as beauty has become a worldwide aesthetic trend. However, why is "thin" beautiful?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分类号】:B8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宏;;论《诗经》女性形象的审美价值[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 问尧;;谈舞蹈鉴赏课对当代大学生素质培养的意义[J];中国地质教育;2006年04期
3 宋慧勋;;浅析高校摄影基础课程的审美熏陶[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4 杨君武;;阿奎那的审美理论评析[J];湖湘论坛;1995年04期
5 王慧萍;浅谈美育与体育教学的融和[J];体育科研;1998年04期
6 初海伦;;谈综合性高校音乐鉴赏类课程的教学[J];中国成人教育;2007年17期
7 刘咏梅;;浅谈审美能力与精神解放[J];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8 刘求长;;关于中国人“美盲更比文盲多”的学术批评——与吴冠中先生商榷[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9 王智丽;;人类最初的女人——潘多拉和夏娃形象浅析[J];文学界(理论版);2010年03期
10 符杰祥;;论当代中国电视剧的女性叙事与话语策略[J];理论与创作;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执着追求 甘于奉献 常年坚持影视教育进校园[A];全国中小学生影视教育工作座谈会交流材料汇编[C];1999年
2 文雅歌;;红尘中的诗性守望——论《谁带我回家》中的女性形象和诗情品格[A];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阿毛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张德福;;普列姆昌德小说中的女性形象[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4 蒋绪川;;编辑审美之我见[A];学报编辑论丛(第四集)[C];1993年
5 谢君荣;;发掘语文教材内容的美育因素提高学生审美能力[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6 张俊;;运用科技手段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实践探索[A];江西省行政管理学会2009年年会暨江西省机关效能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7 徐祯;;审美教育对大学生自我价值感影响的实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王贵喜;;提高大学生审美能力的实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韩斐;张桂萍;孙笑;朱欢;施丹华;吴溯帆;;整形美容咨询工作概况[A];2008年浙江省医学美容暨整形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10 谢君荣;;发掘语文教材内容的美育因素提高学生审美能力[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威宁自治县牛棚中学 马永伦;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N];贵州民族报;2010年
2 本报特约记者 周晔 林林;谁是大众传媒中的女性形象?[N];文艺报;2000年
3 温亚军 邓晖;教育题材中的女性形象[N];中国文化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丁 洁;让女性形象在荧屏绽放真善美[N];中国艺术报;2006年
5 陆敏;浅谈媒体对女性形象的表现及反思[N];中华新闻报;2007年
6 龚静;她们,“有意味的”世纪形象[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7 白丽娟;学校美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N];朝阳日报;2008年
8 王世枚;广告中的女性形象与审美取向[N];中华新闻报;2004年
9 罗韵娟 谢钰婷;网络女性频道的内容分析与解读[N];中华新闻报;2007年
10 文红霞;徘徊在觉醒与迷惘之间[N];中国妇女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X;晚清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及其传统再构[D];南开大学;2010年
2 王小燕;中古诗歌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曾静;云南少数民族史诗歌谣中女性形象的认同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4 黄巍;“文革”时期女性形象政治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5 孙欣;克利姆特绘画的心理因素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6 谢红;女性形体识别及服装类别原型生成[D];东华大学;2002年
7 赵小青;东方影像中的女性[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3年
8 蒋小平;晚明传奇中女性形象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9 李军;想象性书写与边缘性阅读[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李欣;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电影对女性形象的叙述与展示[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玮;数学美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李荣;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之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赵然;普通高校影视艺术教育功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张莉;试论中学作文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D];新疆师范大学;2007年
5 白军芳;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6 陈美珍;女性的冲决樊篱[D];四川大学;2003年
7 吴风芹;高中文言文教学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肖红;儿童文学教学与审美素养培养[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9 苏德;民族学校蒙古族图案教学的探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京梅;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4921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492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