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如何成为艺术——论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两种实践
[Abstract]:The art history of the 20 th century is full of experiments of the integration of art and daily life. Historical avant-garde art and popular culture and art are particularly noticeable. The former is committed to excavating the poetic and non-daily nature of daily life, while the latter emphasizes the creation in daily life. The two constitute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aesthetic practice of daily life in different ways, and deeply affect the change of artistic concept.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国家为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助项目“文化现代性研究”(项目编号:200007)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B834.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许蚌;分解与实验:现代艺术的核心力量[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王苏君;审美体验与科学体验[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3 王昕;20世纪初未来派建筑思想的启示[J];华中建筑;2004年03期
4 许敏;印象派艺术在欧洲艺术史上的过渡性[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5 靳士雄,靳天倚;“纯化”+“表现”——对“不完全形”概念的探讨[J];世界建筑;2004年03期
6 王苏君;论审美体验的特性[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年03期
7 戴从容;乔伊斯与形式[J];外国文学评论;2002年04期
8 王苏君;走向审美体验——试论研究审美体验的重要意义[J];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9 丁宁;视觉心理与视觉创造[J];新美术;1995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冯民生;中西传统绘画空间表现比较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2 王苏君;走向审美体验[D];浙江大学;2004年
3 肖伟胜;现代性困境中的极端体验[D];南京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惠波;自我与妥协艺术转型背景下的马奈绘画[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2 石蕊;亦庄亦谐 亦古亦今[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3 卢继芳;宏约深美见精神[D];天津美术学院;2005年
4 戴泽钧;信息时代初期建筑形式探索[D];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2007年
5 罗枫;现代主义和现代园林[D];南京林业大学;2003年
6 初枢昊;竞争的公共性空间:18世纪中后期的巴黎沙龙[D];中央美术学院;2003年
7 魏然;论绘画艺术中形的本质[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王新军;现代设计理论及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9 王昌凤;论现代艺术的陌生化特征[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10 金晶晶;陶瓷灯具的演变和设计探索[D];清华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文立;;浅谈电影艺术中的“美”[J];电影评介;1980年04期
2 王连海;;绣苑一斑[J];装饰;1980年05期
3 王希坚;;艺术品和宣传品[J];山东文学;1980年03期
4 张本楠;中国古典美学学习札记[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3期
5 冯远;创作《秦隶筑城图》的体会[J];新美术;1981年03期
6 肖尘;;稻草人艺术品[J];世界知识;1981年12期
7 列奥纳多·达·芬奇;沃尔特·佩特;;莫娜丽萨(局部)[J];世界文化;1981年03期
8 陈疆;;泰国古城博物馆[J];世界知识;1982年12期
9 菲利普·德·蒙特贝罗;梁毓秀;;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J];世界文化;1982年03期
10 李寿福;;艺术是人的本质的确证——再谈人的本质[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杜景华;;贾宝玉性格再分析[A];红楼梦人物论——一九八五年全国红学会学术讨论会论文选[C];1985年
2 刘文刚;;孟浩然诗歌艺术菅蒯论[A];唐代文学研究(第五辑)——中国唐代文学学会成立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暨第六届年会论文集[C];1992年
3 李作友;;彩色全息技术[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1999)[C];1999年
4 陈宝龙;;江海平原葫芦文化——民俗艺术之浅谈[A];葫芦与象征——中国民俗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5 冯泰;;充分发挥摄影部作用,加强形象新闻宣传工作[A];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材料汇编[C];1990年
6 陈节;;李白诗歌的民俗学意义[A];中国李白研究(1995-1996年集)[C];1995年
7 张国华;;建筑明珠 艺术奇葩——赏介王家大院的环境与形态[A];中国传统民居与文化(第七辑)——中国民居第七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6年
8 栾昌大;;文艺创作与理性思考漫议[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84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84年
9 张居华;;生活美·艺术美·典型美——毛泽东文艺美学思想探略[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八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93年
10 陈康生;;毛泽东美学思想初探[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八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9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步雄;天然艺术品——柳州奇石[N];北京日报;2000年
2 张鹏;艺术品保险 平安率先试水[N];中国保险报;2000年
3 盛忠谊;艺术的生活化和生活的艺术化[N];中国包装报;2000年
4 山水;享受陶艺之美[N];中国妇女报;2000年
5 黄湛;西方古典艺术品独领风骚[N];中国矿业报;2000年
6 杨昌忠;体育摄影:表现个性的艺术[N];中国水利报;2000年
7 周安庆;艺术市场的发展趋势与特点[N];中国文化报;2000年
8 上海华氏画廊董事长 华雨舟;画廊经营者谈经营画廊[N];中国文化报;2000年
9 木心;当前我国画廊业存在的主要问题[N];中国文化报;2000年
10 孙轶青;艺术品市场散论[N];中国文物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江;中国美术鉴藏史纲[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0年
2 殷会利;云南少数民族传统图形中审美意象的延续与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3 陈迁;艺术感觉与儿童发展[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王菡薇;方法与对象[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宋玉成;中日吸收西方写实油画比较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6 袁宣萍;17-18世纪欧洲的中国风设计[D];苏州大学;2005年
7 周舒;20世纪英美美学原理的对象和范围[D];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
8 赵君;艺术彼在世界里的审美狂喜[D];暨南大学;2006年
9 陈元贵;仪式与审美尺度问题[D];复旦大学;2006年
10 胡志平;清末民国海上书画家润例与生存状态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波;艺术欣赏中的审美偏差[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2 龚震西;艺术品与建筑环境关系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2年
3 李波;凝视 解读 内省[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金贤美;关于中国画艺术问题的思考[D];中央美术学院;2003年
5 孙春花;艺术人类学简史[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6 马明杰;布洛克艺术哲学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7 王茜;“发愤著书”说及其郁闷心理[D];郑州大学;2004年
8 王胤卿;传统陶瓷鉴藏学述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邓锋;传统书画修复中的“修旧如旧”[D];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
10 王杨;内在的力量[D];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
,本文编号:24923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492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