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从牧歌到挽歌:人对自然的审美关系的变迁与生态美学问题

发布时间:2019-06-04 04:33
【摘要】:生态美学也许是20世纪晚期涌现出来的美学研究中最主要的新领域之一。生态美学的核心,是人对自然的审美关系,而这恰恰是我们当今生态美学研究中的主要薄弱环节。文章采用跨文化的视角,从文学艺术中所描绘的自然入手,讨论了人对自然审美关系的历史变迁,进而探索了生态美学理论架构中的主要问题,包括如何摆脱对于生态哲学的附属地位,获得自己独立的学术话语,使之不仅是生态的,而且真正成为美学的理论,从传统美学倡导的非功利性到生态美学具有直接功利性的重大转折,以及生态美学的"荒野"价值观对中国当代实践派美学"自然人化"观的挑战等。
[Abstract]:Ecological aesthetics is perhap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new fields in aesthetic research in the late 20th century. The core of ecological aesthetics is the aesthe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which is the main weak link in our study of ecological aesthetic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ross-cultur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historical changes of the aesthe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e described in literature and art, and then explores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ecological aesthetics. Including how to get rid of the subsidiary position of ecological philosophy and obtain their own independent academic discourse, so that it is not only ecological, but also truly become the theory of aesthetics. From the non-utilitarian advocated by the traditional aesthetics to the great turning point of the ecological aesthetics, and the challenge of the "wilderness" value of the ecological aesthetics to the "natural humanization" view of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practical aesthetics, and so on.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文学院;
【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ECT-07-0709)
【分类号】:B83

【参考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佳佳;电影视野的绿色转向:好莱坞电影生态主题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洪永稳;简析康德美学中审美与人的自由[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徐庆年,王达敏;钱钟书与休谟哲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3 陈祥明;论科学美及其美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4 宋传东;李泽厚美学批判[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5 韩德民;李泽厚与20世纪后半期中国美学[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6 王念东;气韵与文气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7 李伟;试论康德美学的“判断在先”原则[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8 乔东义;李泽厚实践论美学的问题与反思[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9 余明江;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10 王金龙;生活经验转化为审美经验的心理功能分析[J];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伟;;文艺理论研究中知识论前提反思与生存本体论建构[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2 金松姬;;张衡赋与庄子的自适思想[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3 李应龙;;文化美学视野与中西方古典美学批判[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4 王伟;;从经典化到大众化——李泽厚“美的历程”[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杨春时;;中西主体间性美学的互补:审美同情说与审美理解说[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张伟;;文艺理论研究中知识论前提的反思与生存本体论的建构[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费邓洪;费茸;;我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不可忽视的内容——音乐的数学性[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8 邹元江;;情立世界[A];'2006中国·抚州汤显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李av本;;以屈原为例:西方浪漫主义阐释的有效性问题[A];中国楚辞学(第六辑)——2000年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10 贾京生;;解析中西方色彩的文化观[A];当代亚洲色彩应用:第四届亚洲色彩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云;西方前现代泛诗传统——以中国古代诗歌相关传统为参照系的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袁禾;论中国宫廷舞蹈[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0年

3 解保军;马克思自然观的生态哲学意蕴及现代意义[D];黑龙江大学;2001年

4 刘晖;从单柄眼镜到戒尺——论圣伯夫的批评方法[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5 杨平;康德与中国现代美学思想[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6 李凯;儒家元典与中国诗学[D];四川大学;2002年

7 郭艳君;历史与人的生成[D];黑龙江大学;2002年

8 黄汉华;抽象与原型——音乐符号论[D];暨南大学;2003年

9 田春;审美知觉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10 高一农;汉赋专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胜利;论文学的宇宙境界[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刘洁;神理与诗情——论船山诗学的超越本质[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3 孙丽巍;“主体性”视野下的康德、克罗齐美学思想[D];黑龙江大学;2001年

4 邱嵘;我国近代美育思想及其启示[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5 郑勤砚;师徒传承美术教育模式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6 唐兵;近百年中国美育观念演变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7 刘长庚;寻求审美与生命的合奏[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8 程远;王蒙审美理想初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9 刘淑倩;何其芳文艺思想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10 于德清;智与美的协奏[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叶舒宪;《哈利·波特》与后现代文化寻根[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2 曾繁仁;当前生态美学研究中的几个重要问题[J];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3 叶舒宪;巫术思维与文学的复生——《哈利·波特》现象的文化阐释[J];文艺研究;2002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传友;;古典美学“气”化论的一曲挽歌——还沈德潜“格调说”本来面目[J];社会科学家;2005年S2期

2 陈艳;;崇拜”向“展示”的转换——本雅明美学思想中的“韵味”说与“机械复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5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编号:24924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4924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c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