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中国古代“逸”范畴的结构与类型

发布时间:2020-02-21 06:30
【摘要】: 在博大精深的中国古典美学范畴体系中,“逸”范畴以其独特品格和宏丰内涵,而在这个体系中占有无可替代的一席之地,“逸品”或“逸格”在中国古代文艺(诗、文、书、画等)批评中处于极高品级。本文借用当代系统论关于系统的结构性和开放性研究方法,在中国古代传统思想文化背景和中国古典美学范畴体系框架内,探讨中国古代“逸”范畴的结构与类型问题。从历时性角度看,中国古典“逸”范畴,从“逸民”、“隐逸”高蹈出世的生活方式和品格特质,发展到一种审美观念和美学范畴;“逸”之范畴秉承道家之精义,并杂糅儒家和释家思想传统中的某些因素。从共时性角度看,结合历代名家对“逸”范畴之内涵的表述,我们认为它包含六大方面的美学内核。在整个中国古典美学范畴体系中,“逸”范畴以“道”、“气”这些范畴为基础,其结构要素包含了主体条件、创作方法及二者之结合等三个方面的内容。“逸”范畴在不同的时期和背景下形成了丰富的个性表现类型,与其他美学范畴相联系,衍生出许多下层范畴,我们进而分析了这些个性表现之间的关系,将它们归为“清逸”、“放逸”和“超逸”。三个大的子范畴类型,并进而对它们做出阐述。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B83

【参考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杜觉民;隐逸与超越[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本文编号:25815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5815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49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