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自然美高于艺术美——黑格尔艺术美高于自然美的心路历程及对其反思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斌荣;社会转型中的弱势群体心理特征及其思想政治工作[J];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02期
2 丰子义;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方法论意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3 杜家贵;历史主体的能动性与受动性[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4 赵家祥;为物质生产的决定作用原理辩护[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张登巧;论马克思哲学的生存论转向与人本主义转向[J];北方论丛;2005年05期
6 徐伟;;论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理念的基本内涵[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吴向东;人民功利主义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8 陈军科;理性思维:文化自觉的本质特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9 徐斌;制度变革与人性发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10 马小茹,马春茹;全球化:建构共生理念的基本依据[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牛献忠;人的建设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2 韩志伟;实践与辩证法——从对象性思维方式到实践性思维方式[D];吉林大学;2004年
3 倪娜;“世界历史”与全球化问题——当代全球社会发展的矛盾分析[D];吉林大学;2004年
4 王石泉;中国老年社会保障制度与服务体系的重建[D];复旦大学;2004年
5 徐积平;实用主义与实践唯物主义[D];苏州大学;2005年
6 刘超良;制度德育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王永强;理性文明的追问[D];吉林大学;2006年
8 高云涌;社会关系的逻辑[D];吉林大学;2006年
9 宋增伟;制度公正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10 戴庆康;权利秩序的伦理正当性[D];东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雪凌;科技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D];河南大学;2003年
2 楚德江;从制度分析的角度透视腐败现象:问题与对策[D];郑州大学;2003年
3 肖意贞;社会群体主体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安丰琴;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大学生[D];吉林大学;2004年
5 刘菊香;新桂系时期广西妇女发展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6 蒙莉;洛克经验主义认识论及其影响[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7 刘斌;当代中国农民自组织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8 段迎晖;论经济学的人本精神[D];湘潭大学;2004年
9 何丹;我国中小学教育决策制度中存在问题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10 吴海霞;在企业文化实践中追求人的全面发展[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卷首语[J];当代艺术;2011年01期
2 ;童庆炳谈毛泽东美学思想[J];美与时代(下);2011年07期
3 陈宁;;日尔曼历史传统与德国古典美学的整体观[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6期
4 成穷;;美感与灵性——美感性质新解(上)[J];艺术·生活;2001年04期
5 徐晓军;;论美学中语言问题[J];黑河学刊;2011年07期
6 刘旭光;;“审美”不是“艺术化”——关于“审美”的沉沦与救赎[J];文艺争鸣;2011年13期
7 白福亮;;关于美——美学定义综述[J];大众文艺;2011年14期
8 刘举;;消费语境下的身体解放与审美救赎[J];北方论丛;2011年04期
9 谷鹏飞;;西方自然美观念的四次转型[J];晋阳学刊;2011年04期
10 蔡福军;;马克思主义美学家孙绍振[J];东吴学术;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书城;;美学方法论改革刍议——马克思主义和美学研究[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2 赵连元;;审美与生活[A];北京周末社区大讲堂集粹(第一辑)[C];2007年
3 张伟;;马克思主义视野:人类美学论纲[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刘泰然;陈雪;;图像意志与时间意识:对一种“看的方式”的梳理与分析[A];湖南省美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徐书城;;《美学大纲·序》[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6 张伟;;类美学论纲[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陆晓光;;《资本论》的结构艺术与马克思的美学实践[A];社会进步与人文素养——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6年
8 朱存明;;《手稿》与中国美学问题[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宛小平;;朱光潜美学思想的当代意义[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陈康生;;毛泽东美学思想初探[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八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9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岳健;席勒的冲突论与黑格尔的冲突论[N];文艺报;2007年
2 赵强;反美容之冲击与进化[N];中华读书报;2007年
3 钱竞;一位在左翼营垒中具有独立个性的美学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4 高建平;“和谐美”思想的发展与当代中国美学的选择[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5 周来祥;和谐美学与和谐社会建设[N];人民日报;2007年
6 白兰;魅力哲学[N];内蒙古日报(汉);2005年
7 厦门大学中文系 杨春时邋刘连杰;建立健全的身体美学[N];光明日报;2008年
8 ;三看朱光潜的美学思想[N];解放日报;2008年
9 黄国范;科学理论的审美启示[N];浙江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谢颖;美从何来?[N];人民政协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张弓;历史视野中的实践美学[D];复旦大学;2007年
2 傅松雪;美在生成:时间美学导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黄健云;“特殊”与美感[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赵千帆;从哲学到美学:阿多诺摹拟概念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5 张颖慧;伽达默尔审美教化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6 高金岭;论朱光潜对西方美学的翻译与引进[D];山东大学;2005年
7 朱寿兴;美学的实践、生命与存在[D];四川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铧;自然美:从康德、黑格尔到阿多诺[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董滨宇;天才观:康德、席勒与德国浪漫派[D];黑龙江大学;2006年
3 孙令彪;张竞生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朱鹏;朱熹与黑格尔:“历史世界”、哲学思想及美学思想之比较[D];新疆大学;2008年
5 汪粼波;论康德美学中的“纯粹美”和“依附美”[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岳凤;19世纪中后期德国悲剧美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8年
7 刘东阳;自然美:从本质论走向生态论[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广州;生活世界的审美恢复[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崔德博;邓以蛰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李斌;反叛,还是沉沦?[D];新疆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825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582550.html